公元49年,马援病逝军中,死后还被黄门侍郎窦固诬陷。于是,马家断绝了和窦氏的婚约

从南谈历史啊 2025-01-11 16:20:08

公元49年,马援病逝军中,死后还被黄门侍郎窦固诬陷。于是,马家断绝了和窦氏的婚约,并且上书汉光武帝,请求将马援的三女儿送入太子宫中。 在中国历史上,女性的身份与地位往往受到限制,但仍有一些杰出的女性以其独特的智慧和品格影响了时代。 东汉的马明德与隋朝的独孤伽罗便是其中的代表,尽管两人性格截然不同,命运轨迹亦大相径庭,却各自塑造了不朽的传奇。 马明德出身东汉名将马援的家族,马援一生忠心耿耿,却因政敌梁松的诬陷而死后蒙冤,导致马家从功臣之家沦为罪臣后裔。 公元49年,马援在军中去世,死后还被黄门侍郎窦固诬陷。 为了维护马援的清誉,马家果断地与窦家断绝了婚约。 同时,马家还向汉光武帝上书,请求将马援的三个女儿送入太子宫中,以此来表明马家的清白。 就这样,年仅13岁的马氏被送入了宫中,开始侍奉皇后阴丽华。 谁能想到,这个小女孩日后会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呢? 在宫中,马氏始终谨小慎微、恪守礼法,一举一动都不逾矩,她的言行举止深得皇后和太子刘庄的喜爱。 几年后,汉光武帝驾崩,太子刘庄继位,是为汉明帝。 刘庄对马氏十分欣赏,立她为贵人。 不久,马氏的异母姐姐所生的女儿贾氏也被选入后宫,并生下了刘炟,就是后来的汉章帝。由于马贵人膝下无子,汉明帝便让她来抚养刘炟。 尽管刘炟与马氏并无血缘关系,但马氏待他视如己出,比一般母亲对亲生骨肉还要细心。刘炟也对马氏十分孝顺,两人的感情胜似母子。 马氏的贤德很快就被皇太后阴丽华发现,公元60年,刘庄在太后阴丽华的支持下,正式册立马明德为皇后。 成为皇后之后,马氏更加谦逊恭谨。她喜欢阅读《春秋》、《楚辞》等典籍,以及儒家大师董仲舒的著作,借此来提升自己的修养。 同时,马皇后生活十分节俭,经常身穿粗布衣裳。每当宫女问起时,她总是笑着说:"这种布料上色最好,朕是为了衣服好看呢。" 马明德成为皇后后,始终秉持简朴之风。她不穿丝绸华服,只着粗布衣裙,以身作则遏制宫中的奢靡风气。 这种廉洁的风尚不仅在后宫得到推广,也深深影响了朝野。 她的仁慈与智慧不仅体现在后宫管理上,也在危机处理上留下佳话。在位期间,马皇后曾利用与丈夫闲话家常的时机,劝谏汉明帝应该慎重用刑。 当时,楚王刘英谋反案事发,株连甚广,全国各地因此被流放、处死的多达数千人,狱中之人更是不计其数。 马皇后得知此事后,心中十分不忍。在与汉明帝聊天时,她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在马皇后的建议下,汉明帝特赦了许多因此案入狱之人。马皇后还曾亲自前往狱中,探望那些被牵连的囚犯,给予他们人道关怀。 马皇后在汉明帝执政期间,常在私下与其讨论国家大事,提出许多真知灼见,成为汉明帝的得力助手。《续汉书》称赞她"言语治道,多所匡益"。 但马皇后从不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为马家谋私利,这让汉明帝对她的敬重达到了顶点。在东汉后期,后宫争斗不断,外戚专权的情况日益严重。而马皇后以身作则,拒绝封赏亲属,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作为皇后,她从不假借权势谋取私利。即便汉章帝继位后多次想封赏她的家人,她也坚持以清廉为本,甚至批评家族成员的骄奢行为。她的“车水马龙”之辞,便是在批评家人不应因自己的地位而炫耀排场。 79年,马明德以58岁的年纪辞世,与刘庄合葬于显节陵。她以一生的仁德与勤俭树立了贤后典范,为东汉初期的政治清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与马明德温柔的仁慈不同,隋朝的独孤伽罗以强烈的掌控力和铁腕风格著称。她出身于北周显赫的独孤家族,其父独孤信为大司马,身份尊贵。作为一个聪慧过人的“白富美”,独孤伽罗却没有选择高大英俊的伴侣,而是嫁给了相貌平平的杨坚。 独孤伽罗与杨坚的结合始于感情的深厚,更受益于彼此的相辅相成。在她的支持下,杨坚不仅稳步发展,更最终建立了隋朝,成为隋文帝,而独孤伽罗则成为隋朝开国皇后。 作为皇后,独孤伽罗与隋文帝一起治理国家,倡导节俭,惩治贪官。她亲自参与朝政决策,以强硬的态度监督文帝的施政,并以一夫一妻制的要求约束他的生活作风。她认为,丈夫若对婚姻不忠,便难以对国家忠诚。因此,她不仅管束文帝,也将这种道德要求推广到朝廷之上,对大臣纳妾行为进行限制。 然而,她的强硬手腕也引发了一些矛盾。当文帝因一时放纵而出轨时,她雷霆震怒,甚至将情妇乱棒打死,逼得文帝一度出宫逃避。这种过度控制的行为既体现了她对婚姻忠诚的执念,也显示了她对权力的掌控欲。 独孤伽罗的去世对隋文帝造成了巨大打击。她的严厉管束虽然令文帝感到压抑,但也维系了朝廷的稳定。失去她后,文帝放纵自己,迅速纳妾生子,并因沉迷享乐而健康每况愈下。他在临终前感叹:“如果皇后还在,我绝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马明德与独孤伽罗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力量:一个以柔克刚,一个以刚制刚。马明德以仁慈与清廉赢得了世人尊重,她的柔韧性为东汉政局的稳定带来了长久的影响。而独孤伽罗则凭借铁腕手段与卓越的政治才能,为隋朝开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 阅读:90
从南谈历史啊

从南谈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