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年间,皇后难产,呻吟不止,太医束手无策,只得请来神医孙思邈。哪知他扎完针,皇

从南谈历史啊 2025-01-11 16:20:08

贞观年间,皇后难产,呻吟不止,太医束手无策,只得请来神医孙思邈。哪知他扎完针,皇后竟一声惨叫昏死过去,唐太宗怒吼:庸医!拿命来! 孙思邈,史称“药王”,是中国医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他的事迹流传千古,不仅因其精湛医术,更因他高尚的医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后世树立了一个不朽的榜样。 孙思邈出生于西魏大统七年(541年),自幼体弱多病,家中为求医耗尽家财。 这种经历让他对世人因病致贫的痛苦深有体会。年幼的他立下志愿:学医救世,让百姓不再因病而陷入困境。 为了这一目标,孙思邈博览群书,不仅通晓医术,更对老庄哲学、道家文化有深刻理解。他学识渊博,被人们尊称为“孙真人”。 他的医术超凡,行医过程中不分贫富贵贱,对待每一位病患都平等以待。他的理念是“人命至重,有贵千金”,这一思想后来被他写入医学巨著《千金方》中,为后世医者树立了医德典范。 孙思邈一生未入仕途,即使唐太宗数次召见,他也始终保持清高,隐居终南山。他认为,功名利禄不过是浮云,救死扶伤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 在终南山,他不仅专注于医学研究,还为周边百姓治病解忧,行医从不索取报酬,以德服人。 尽管隐居山中,他的名声却不胫而走。 无论达官显贵还是普通百姓,都慕名前来求医。他的每次诊治都能药到病除,因此被尊称为“药王”。 他的医术和无私精神,使得他在民间备受爱戴,成为后人心中不朽的传奇。 孙思邈的医学成就,集中体现在《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这两部巨著中。 《千金要方》被称为中国医学史上的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它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其中提出的方剂、治疗方法及医德准则,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千金翼方》则是对《千金要方》的重要补充,同时将早期失传的《伤寒论》重新收录,为中国医学的传承与发展立下不世之功。 此外,他在医学实践中创新了许多技术,比如发明了“悬丝诊脉”的方法,首次提出了建立妇科、儿科等专科诊疗的理念。 这些创新不仅体现了孙思邈对医学的贡献,也展现了他关爱病患的慈悲之心。 贞观年间,长安城内一片喜气洋洋,皇后怀胎十月,即将临盆。 然而,随着预产期的临近,皇后的身体却出现了异常。 她每日腹痛难忍,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却迟迟不见生产的迹象。太医们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皇后的病情加重。 唐太宗心急如焚,他夜不能寐,恨不得自己能替皇后受苦。 终于,他下定决心,派遣尉迟恭前往乡间,请来了久负盛名的神医孙思邈。 孙思邈接到召见,立即踏上了进京的路。他一刻也不敢耽搁,生怕耽误了皇后的病情。 到了皇宫,他直奔皇后寝宫。 刚进门,便听到皇后痛苦的呻吟声。太宗在一旁心疼不已,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孙思邈询问了皇后的病情,得知她已经腹痛五日,身体虚弱得厉害。 他当即为皇后悬丝诊脉。这悬丝诊脉颇有讲究,需得一根红丝线,一头系在皇后手腕,一头穿过纱帘,由大夫把脉。 可就在这时,出现了一段小插曲。 原来皇后的太医们听说孙思邈要来,心生嫉妒,竟教唆宫女在诊脉时作假,想让孙思邈出丑。 宫女们照做了,可孙思邈的医术岂是等闲之辈?他轻轻一握丝线,便知端倪。 "木星太旺,脉搏全无。"孙思邈淡淡地说。 "石气太重,脉象不兴。"他又补充道。 宫女们大吃一惊,慌忙又去请教太医。太医们一听,也是面面相觑,心服口服。 诊脉已毕,孙思邈向唐太宗禀报:"皇后娘娘身子虚弱,难以顺产。微臣有一法可助娘娘生产,只需在左手中指施针便可。" 太宗闻言大喜,连声道:"有劳先生,快快施针吧!" 孙思邈走到床前,宫女们将皇后的左手伸出幔帐。他手持金针,对准中指穴位,轻轻一扎。 "啊!"皇后一声惨叫,竟然晕了过去。 这一下可吓坏了太宗,他怒目圆睁,一掌便向孙思邈劈去:"好你个庸医,害得皇后晕厥,你还不快快拿命来!" 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帐内忽然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 原来皇后已然顺利产子,母子平安! 宫女们惊喜交加,太宗也愣在当场。孙思邈赶紧解释,皇后之所以会晕厥,是因为她太过虚弱,生产时用力过度,并非针灸所致。他又开了几副汤药,嘱咐宫女好生照顾。 就这样,一场惊心动魄的接生在惊喜中落下帷幕。 皇后和新生的小皇子都安然无恙,太宗龙颜大悦。他对孙思邈感恩戴德,当即要封他为太医令。 孙思邈婉言谢绝,表示自己志在悬壶济世,救助百姓,不想在朝为官。太宗无奈,只好赏赐金银,又封他为"药王",以表谢意。 就这样,孙思邈带着"药王"的美名,在百官的拥簇下离开了长安城。他的身影消失在地平线上,但他的医术和医德,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 孙思邈不仅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名医,更是一位医德高尚的楷模。他在《千金要方》中强调:“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他认为医者必须保持清心寡欲,不可因治病而谋取利益,而应把病患的生命放在首位。 这一理念贯穿了孙思邈的整个行医生涯。他治病从不因贫富而有所偏袒,无论是朝廷命官还是平民百姓,他都一视同仁。

0 阅读:890
从南谈历史啊

从南谈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