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7年,孝庄病逝。康熙哀嚎不已,捶胸跳脚。谁知,走出孝庄的寝宫后,他就命令侍

任向前养护说 2025-01-11 11:20:49

1687年,孝庄病逝。康熙哀嚎不已,捶胸跳脚。谁知,走出孝庄的寝宫后,他就命令侍卫:拆掉祖母生前最喜欢的5间宫殿,棺椁也不要下葬。此后孝庄停灵三十七年。 1687年孝庄太后病逝,这一年康熙34岁,正值壮年。 得知祖母去世的消息,康熙悲痛欲绝,他跪倒在地,哭声撕心裂肺,甚至捶胸顿足,旁人难以将他劝住。 祖母孝庄太后在康熙幼年时对他呵护备至,扶持他登上皇位,在朝堂内外稳住局势,直至康熙亲政她才逐渐隐退。 康熙对这位祖母的感情不仅是亲情,更是敬仰与感激,她不仅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也是他政治上的导师和依靠。 康熙守在孝庄太后的寝宫里足足一夜,久久不肯离去。 孝庄安详地闭着眼,脸上似乎仍留有些许慈祥的笑意,康熙坐在一旁,眼中满是悲痛,回忆如潮水般涌来。 年幼时父亲早逝,权臣鳌拜专权,祖母用她的智慧,帮他稳住皇权,他如何能忘记这一切? 然而到了天明,康熙终于起身,擦干眼泪,走出寝宫,他的神情变得坚毅。随即他下达了一道令人震惊的命令:拆除孝庄生前最喜欢的五间宫殿,棺椁暂不下葬。 这一命令让满朝文武大臣都感到意外,孝庄太后是整个朝廷的支柱,她在生前极具威望,深受尊重。 康熙如此决策,自然引发诸多议论,有人私下猜测,康熙是否对祖母有什么不满? 也有人认为,这是康熙悲伤过度而一时失态,可康熙对此毫不解释。 宫殿拆除的消息很快传遍紫禁城,连太监宫女们都私下议论纷纷。 其实康熙的决定并非突发奇想,他深知祖母在世时曾经多次表达过自己的意愿。 孝庄曾明确表示,她不愿意与丈夫皇太极合葬盛京昭陵,她认为皇太极已经安葬多年,自己再迁入会扰动皇帝陵寝的安宁。 此外她更加希望自己能葬在顺治帝的孝陵附近,陪伴自己的儿孙。而按照清朝的礼制,太后理应随夫而葬,这与孝庄的意愿是完全冲突的。 康熙面临巨大的压力,一方面他必须遵守礼法,不能轻易破坏祖制,否则可能会引发朝廷和宗室的非议。 另一方面,他又想尽力满足祖母的遗愿,以报答她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于是他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暂时将孝庄的棺椁停放在“暂安奉殿”,不急于入葬,同时腾出时间来寻找妥善的解决方案。 至于拆除宫殿,也是康熙深思熟虑后的决定,这五间宫殿是孝庄生前最喜欢的,但康熙认为,祖母已不在世,宫殿的存在已无意义,与其让它们空置荒废,不如将材料拆下,用于修建更为庄严的暂安奉殿。 只有这样,才能既表达对祖母的尊重,又让所有人知道,他对祖母的感情从未改变。 宫殿的拆除工作开始后,康熙亲自视察,确保一切进展顺利,五间华丽的宫殿被拆得干干净净,所有木料被搬运至暂安奉殿的工地。 康熙站在工地前,注视着建造过程,不发一言。很多工匠见到皇帝如此专注,也不敢有丝毫懈怠。没多久,一座巍峨壮丽的暂安奉殿拔地而起,孝庄的棺椁被安置其中。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孝庄的棺椁停放在暂安奉殿的消息传开后,仍有许多人议论纷纷,认为康熙的做法不合规矩。 康熙并未对此多做解释,他将所有争议埋在心底。他知道,自己的选择注定不会被所有人理解,但只要能让祖母满意,他愿意承受这些非议。 时间一晃就是几十年。孝庄的棺椁在暂安奉殿中停放了整整三十七年,直到雍正帝继位,才终于解决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雍正帝决定顺从孝庄的遗愿,将她葬于暂安奉殿的原址,并修建昭西陵。这一决定既没有破坏清朝的祖制,又圆满实现了孝庄生前的心愿。 信息来源:《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传一》

0 阅读:1
任向前养护说

任向前养护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