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2年,包拯离世出殡。然而,他在临终前向女婿文效交待了一事:“我死后,为我准备21口棺材,到时这些棺材从7座城门同时抬出去。”900多年后,包公墓的挖掘,千古谜团得以解开。 话说公元1062年那会儿,咱们这位大名鼎鼎的包青天包拯,终于还是没能逃过岁月的追赶,撒手人寰了。您想啊,这世道轮回,真是比翻书还快,一眨眼,九百多年就这么溜走了。 想当年,北宋那会儿,包拯那可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铁面无私,刚正得跟钢筋似的,老百姓心里头,他就是那杆最直的秤。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可咱们包公,愣是用他的脑瓜子和那股子胆气,摆平了多少棘手的疙瘩,让人不得不服。 可就这么一位传奇人物,临终前却给大伙儿留了个大大的问号。1062年,包拯眼看就要蹬腿儿了,他老人家把女婿文效叫到跟前,神秘兮兮地交代:“我这一走,你得给我准备21口棺材,到时候,从城里那七扇门一块儿抬出去。”您听听,这遗嘱新鲜不新鲜?21口棺材,七扇门,这是要唱哪出啊?是怕盗墓贼追上门来,故意摆个迷魂阵呢?还是里头有啥咱们没琢磨透的弯弯绕绕? 这一手,可真够后人喝一壶的,琢磨来琢磨去,直到现在,这事儿还跟个未解之谜似的,勾着大伙儿的好奇心呢。九百多个春秋之后,安徽合肥城边,一个不起眼的小村落里,勘探队正忙活着,没想到一铲子下去,竟刨出了些金属疙瘩和陶罐子。打眼一看,嘿,这八成是唐宋那会儿的古墓!随着挖掘的小铲子一点点深入,一座简朴而又透着诡异气息的小墓显露了出来,里头藏着一口大石棺,上面赫然刻着“铁面公令居”六个大字。你猜怎么着?石棺里头空空如也,连根骨头渣子都没有,倒是有个小黑匣子,里头藏着七个铁箱子,每个箱子上都刻着“包拯遗物”。 再往下挖,专家们在一个看似平平无奇的金丝楠木棺材里,发现了三十四块骨头。经过一番科学检测,这些骨头的主人,正是一位大约六十岁的男性,与史书上记载的包拯年龄对上了号。原来,包拯这家伙,为了确保自己死后能有个清静之地,特意摆了这么大一个局:二十一口棺材从七座城门同时出发,搞得连他自己葬哪儿都成了谜。 这一番折腾下来,包拯的墓总算是找到了。这个小村庄,也因为这位历史大咖的归宿,一跃成为了历史文化遗产的香饽饽。包公的智慧,不仅体现在他断案如神上,更体现在他对身后事的这番巧妙安排。千年之后,人们依然对这位传奇人物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的英名,就像那璀璨的星辰,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
刘邦当上皇帝后,突然想起自己和初恋曹寡妇还有一个儿子,就偷偷摸摸地跑去沛县找人。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