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赵九章,在宿舍中吞下几十粒安眠药,静静的躺在床

乐语回味 2025-01-10 16:14:43

1968年,“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赵九章,在宿舍中吞下几十粒安眠药,静静的躺在床上离去了,在中国卫星的功臣名单中,他排在第一位,比钱学森排名更高!   (信源:赵九章在特楼服安眠药自杀周恩来闻其死讯流泪——凤凰卫视,赵九章:最是那一抹东方红——中科院地质地球所)   一颗人造卫星划破天际,它承载着人类的梦想,探索着宇宙的奥秘。   但你是否想过,这冷冰冰的金属背后,凝结着多少科学家毕生的心血,甚至生命?   赵九章,这位“中国航天之父”,他的故事远比卫星轨迹更令人心碎。   旧中国,风雨飘摇。   1907年,赵九章出生在河南开封一个中医世家。   国家积贫积弱,科技落后,被列强欺凌。   救国图存,成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共同理想。   科技兴国,是无数仁人志士的共同选择。   赵九章,便是其中之一。   赵九章追寻科学梦想的起点,便是清华大学物理系。   他挺聪明,学习又勤奋,很快就成了物理学界的新星。   毕业后,他去了德国柏林大学进修气象学,有幸拜在了国际知名气象学家的门下。   德国导师对这位来自东方的年轻人赞赏有加,希望他能留在德国发展。   然而,面对优越的科研环境和生活条件,赵九章毅然选择回到祖国。   他心里清楚,自己的根基在中国,他的任务是全力以赴为祖国出力。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这一消息震惊世界,也深深触动了赵九章。   他很快看出了,卫星技术对国家的安全和进步太关键了。   他说得很有信心:“我们得靠自己,别指望外人,搞航天科学还得靠我们自己努力。”   他目光转向了辽阔的夜空,从此踏上我国航天探索的征途。   那时候的中国,一切都在重建中,科研环境特别不容易。   赵九章带领团队,白手起家,在简陋的实验室里,用最基础的工具,进行着复杂的计算。   他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一步步攻克技术难关,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不过,这位杰出的科学家却遭遇了命运的残酷捉弄。   1966年,政治运动的浪潮席卷全国。   赵九章被错误地指责为“反动学术权威”,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   他被剥夺了参与卫星研制的权利,甚至连了解项目进度的机会都没有。   他曾经是国家的功臣,如今却成了被批斗的对象。   这巨大的落差,让他心力交瘁。   更让他痛心的是,他的好友、同样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姚桐斌,也在这场政治风暴中不幸遇难。   两位挚友,都曾在德国留学,都放弃了优越的生活回到祖国,如今却天人永隔。   这无疑是压垮赵九章的最后一根稻草。   1968年秋天的某个夜晚,赵九章在北京的住所里,吞下了大量的安眠药,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   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或许在他心中,未能亲眼见证东方红一号升空的遗憾,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   听到赵九章离世的消息,周恩来总理心情十分沉重。   这位日理万机的总理,第一次因为一个科学家的离世而停止了工作。   这足以说明赵九章的贡献和他在国家领导人心中的地位。   十年之后,1978年,赵九章终于得到平反。   1999年,他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这迟来的荣誉,是对这位伟大科学家的肯定,也是对那个时代的反思。   赵九章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播下的科学种子,却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他的学生们继承了他的遗志,继续为中国航天事业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天问”探火……   这些辉煌的成就,是对赵九章最好的告慰。   赵九章的故事,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也是一个民族的伤痛。   它提醒我们,要尊重科学,尊重人才,要让科学的阳光照亮前行的道路。   一个国家对待科研人员的态度,直接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发展潜力。   如今,每当我们仰望星空,看到人造卫星划过夜空,我们是否会想起这位为中国航天事业献出生命的科学家?   他的名字,或许不像那些闪耀的明星那样广为人知,但他的贡献,却永远铭刻在中国航天史册上。   他的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继续探索宇宙的奥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0 阅读:944

评论列表

颜亦斌

颜亦斌

2
2025-01-12 23:20

[微笑][微笑][微笑]

乐语回味

乐语回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