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好好吃饭吗 ?】
■新闻回顾
一日三餐,盛满人生四季。无论是《论语》中所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还是当代人打招呼时的“您吃了吗”,都印证了“好好吃饭”是人们眼中当之无愧的一件大事。众所周知,当下许多健康问题都与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可在平时生活中,本习以为常的“好好吃饭”,为何很多人却难以做到?
■嘉宾发言
郑玉芬:好好吃饭是多少人的美好向往。小时候想去外婆家,成家以后想回娘家,不就是因为外婆家和娘家有爱你的人做你爱吃的菜。“人间至味是清欢”,生活再忙,也要好好吃饭。我们要珍惜每一餐,享受生活的美好,并通过饮食来关爱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和心灵。
李燕翁:《深夜食堂》中说:“食物是能量,是治愈,是珍贵。”好好吃饭,不仅决定了我们的身体状况,更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品质。好好吃饭,是提升幸福感最快的方式。德国马普代谢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大脑在人体摄入食物和食物到达胃部时,自动释放多巴胺,美食能够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负责传递兴奋和愉悦。当你感到烦闷、伤心、难过时,不妨好好吃上一顿,心情或许就会明朗起来。
陆银辉: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每个人都渴望每天能好好吃饭、安然入睡、开心生活。但是,在现代社会,很多人或多或少在饮食、睡眠等方面存在问题,感到焦虑和忧心。当下,难以好好吃饭的原因有很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下,很多人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和享受一顿健康的饭菜。每天早出晚归,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节奏,若没有父母、家人做后盾,很多职场人很难准时准点的吃上三顿荤素搭配、营养合理的饭菜。
李燕翁:人生一世,约有1/16的时间是在吃饭中度过的,能把简单的一顿饭菜咀嚼出芳香的滋味,远胜于你狂吃各种保健品。一日三餐,好好吃饭的人,才足以谈生活,才能将平凡的日子活出滋味。好好吃饭,并非只是简单地填饱肚子,它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与生活品质意义非凡。
郑玉芬:“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好好做饭才能好好吃饭,食材可以简单,只要肯花费时间认真去做,烹饪的过程中就会觉得很享受,而且一定会得到美味的回报。美味会给我们带来温情、温暖,给予我们幸福感和满足感。好好吃饭是对生活的尊重。好好吃饭可以用仪式来助力,用色彩美丽、造型优美的盘碗菜碟装点用心烹饪的菜肴,吃饭的心情会更好。好好吃饭,其实是生命的顶级自律!“舟人鲋切苇羡美,竹叶香清蟹正肥。”即使享用美味佳肴也不能暴饮暴食。
陆银辉: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很多人难以保证准点舒适的就餐,高碳水、重油重辣的外卖成了工作餐的首选,还有人选择零食和速食代替正餐,后续往往引发“体重急剧增加、肥胖问题严重”等问题。此外,还有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一些外卖店铺卫生条件差,食材来源不明,容易产生食品安全问题。而且外卖食品在打包外送后,热菜热饭能完全保留原汁原味的少之又少。
李燕翁:从生理健康层面看,好好吃饭是身体运转的“稳定器”。规律用餐能让肠胃适应节奏,高效消化吸收。三餐定时,胃酸分泌规律,减少患胃炎、胃溃疡的风险。食物多样则保证营养均衡,蔬菜提供维生素,肉类供应蛋白质,谷物富含碳水化合物,缺一不可。合理搭配,为身体提供能量,维持各器官正常运作,增强免疫力,抵御疾病。
陆银辉:现在,很多早起采购食材、精心烹饪三餐的都是家里的老人。许多职场人士选择用咖啡替代早餐,午餐匆匆解决,晚餐则因为加班而推迟或与夜宵合并,这种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对健康极为不利,长期下来必然就是“先消耗身体赚钱,再花费金钱调养身体”。
郑玉芬:“人生乐事无过于三餐有美食,心中无烦事。”这话俗得生动有趣,每天好好做饭、好好吃饭,那么温暖而又幸福的事情,可为什么有很多人在平时的生活中难以做到呢?我觉得原因有很多:生活压力和紧凑的工作节奏让人们无暇顾及吃饭这件事。会议接踵而至,信息电话接连不断,就有人在不知不觉中错过了用餐时间。在外卖和方便速食的诱惑下,人们往往选择这些快捷的食物来填饱肚子,而不是花时间和精力去准备一顿营养均衡的饭菜。在爱美群体中弥漫的“身材焦虑”“肥胖焦虑”,使得一些人过度关注体重,采取极端的饮食控制方法,这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也可能导致厌食。长期的精神压力、紧张情绪和焦虑状态会影响食欲,产生消化系统的疾病。食物营养搭配不当、吃饭时注意力不集中(看手机)等,也是导致人们难以“好好吃饭”的原因。
李燕翁:好好吃饭也是心理健康的“滋养剂”。大脑神经递质的合成依赖食物营养,如香蕉中的色氨酸可转化为血清素,改善情绪。专心吃饭,感受食物美好,触发愉悦感,缓解压力焦虑。和家人朋友共餐,营造温馨氛围,满足社交需求,排解孤独。在生活习惯养成上,好好吃饭是“风向标”。意味着作息规律,早睡早起才会有食欲享受早餐。好好吃饭的人往往更自律,会将健康理念延伸到运动、工作学习中。在文化传承与社交方面,好好吃饭扮演着重要角色。“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传统节日的美食,如春节饺子、中秋月饼,承载文化内涵与情感。家庭聚餐是情感交流的纽带,分享生活,增进亲情。与朋友外出用餐,也是联络感情的契机。所以,请放慢匆忙的脚步是对自己负责,是珍视生活,从现在起,用心对待每一餐,收获健康、快乐与温暖。
陆银辉:现代人对餐饮的需求除了填饱肚子,还考虑了社交和娱乐的需求。餐饮场所不断创新场景,如KTV、剧本杀等,使得吃饭变成了社交活动的一部分,而非单纯的饮食行为。当“吃饭不像吃饭,社交不像社交,娱乐不像娱乐”的时候,往往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吃饭”的品质,随便对付一口的结果是“吃得不舒服,吃得不消化”。
郑玉芬:多种因素造成的不能“好好吃饭”,要改善这一状况,需要从调整生活方式、减轻压力、合理饮食等多个方面入手。一间厨房藏人间烟火,一味食物记录温情暖意。让我们学着好好做饭,陪伴家人好好吃饭,在平凡的生活中享受生命的美好。
陆银辉:现代人想要好好吃饭,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节:一是要保持有规律的饮食习惯,每天按时吃饭,避免饥一顿、饱一顿。二是在用餐时尽量避免分心,保持愉悦的心情,有助于消化吸收。三是放慢进食速度,细嚼慢咽不仅有助于消化,还能增强饱腹感,减少食物的摄入量。四是多吃谷物、蔬菜、水果、蛋白质类的食物,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合理,确保摄取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的营养素。五是合理适度控制食物总量,避免暴饮暴食。六是尽量选择新鲜的水果、蔬菜、全谷类食品以及未经加工的坚果健康食物等,避免高糖、高盐和油炸食品。七是饭后不要立即进行脑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可以选择听音乐或散步来放松。
■网友围观
@ 我--只是个小女孩:好好吃饭,减少焦虑
@ 评论罗伯特:爱自己,生活才会美好!
@ 蝶舞-九天:不焦虑,吃饭第一。(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