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未婚红军战士,背着孩子走完了长征
1934年,红军开始了艰苦的长征。
在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的卫生连里,有一位指导员,名叫马泽迎。他当时不过二十多岁,未婚,甚至连恋爱都没有谈过,却因为一个特殊的孩子,背负起了一生的责任。
在四渡赤水的激战中,红军和敌人拼得异常惨烈,伤亡无数。
战斗刚结束,一个重伤的红军战士被抬着冲进了医疗站。让所有人惊讶的是,从这位伤员的怀里,居然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
原来,孩子的妈妈是红军宣传员,已经在战斗中牺牲。这位父亲带着孩子继续战斗,却不幸身受重伤。
这时,红军总司令朱德恰好路过,见状后,立刻命令卫生队全力抢救。
然而,尽管拼尽全力,伤员的伤势实在太重,救治无果。
就在弥留之际,他断断续续地说:“同志,孩子……拜托……”声音微弱得几乎听不清,但那目光却像一把钉子,牢牢地盯着马泽迎,饱含着一位父亲最后的期望。
伤员用尽最后一口气,话未说完便咽了气,可那双眼睛却始终未曾闭上,仿佛在等待着一个承诺。
朱德看着孩子,眼中噙满泪水,对马泽迎说道:“孩子是革命的后代,他父亲把孩子交给你,我也把他交给你。从现在起,你就是孩子的爸爸,你必须把他带好!”
马泽迎听后郑重立正,坚定地回答:“请首长放心!我一定对得起烈士的托付,对得起他的在天之灵!”
就这样,马泽迎背上了一个沉甸甸的责任。从那天起,他的后背成了婴儿的"摇篮"。
长征路上,孩子哭了他就轻轻拍;饿了他就把自己的干粮嚼碎了喂;冷了就把自己仅有的棉衣拆开,给孩子缝小棉袄。他的后背被孩子的排泄浸泡得溃烂流脓,每走一步都痛彻心扉,可他从未叫过一声苦。
有战友心疼他:"你一个大老爷们,带着个奶娃多不容易,不如找户人家把孩子送了吧?"
马泽迎却倔强地摇头:"这是烈士用生命托付的希望,就算再难,我也要把这个孩子平安带到延安!"
马泽迎给他取了个名字,叫“勇毅”,希望他能像他的父母一样,勇敢、坚毅,继承革命的遗志。
穿过皑皑雪山,跋涉过茫茫草地,这对特殊的父子终于到达了延安。当孩子第一次喊出"爸爸"时,马泽迎第一次在战友面前流下了眼泪。
后来,马泽迎的故事感动了一位女青年,主动要和他组建家庭。更令人感动的是,二十年后,这个叫"勇毅"的孩子,和马泽迎的亲生女儿相爱结婚,成就了一段佳话。
在婚礼上,马泽迎望着西南方向洒下一杯酒:"战友,你的孩子已经平安长大,我完成了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