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十年浩劫”结束,4年后在香港,一部《江青野史》横空出世,作者笔名叫“珠珊”,当时大家还不知道真实作者是谁,没想到随后,又有《女皇梦》和《江青秘史》问世,这时候作者把笔名换成了真名,朱仲丽。 大家这才知道,原来这位写江青的作家就是王稼祥的妻子,但问题是,朱仲丽的职业是一名医生,为什么突然拿起笔搞写作?重要的是,她和与毛主席三任妻子都有“交集”,为何晚年写回忆录时重点写江青? 朱仲丽的父亲是湖南著名教育家朱剑凡先生,传闻她是明朝朱洪武的后裔,可以说家庭背景很深厚。再一个,朱剑凡和杨昌济是好友,杨昌济是杨开慧的父亲,所以足以看出,朱仲丽和毛主席应该也是很早认识,她和王稼祥的爱情,还是毛主席牵线。 1938年的一天,毛主席对王稼祥介绍说,这位是我的小老乡,是我们的保健医生外科大夫,你们打打交道。后来毛主席还专门问了他们两个人的婚姻情况,就这样,在毛主席撮合下,二人结为伉俪。 实际上,朱仲丽科班出身,早年在上海同德医院学习,1937年才来到延安,刚到延安,就受到毛主席的接见,毛主席还问她,要当一个什么样的医生,由于当时朱仲丽年纪小,毛主席鼓励她要有一颗救死扶伤的心。 不久,朱仲丽在毛主席身边担任保健医生,也就是在此时,她认识了这位女人,也就是江青,她在回忆录中写道,一个做作的女人。 作为毛主席的保健医生,她自然要为江青看病,有一次江青来割鼻息肉,由于当时病房人多,江就嫌弃屋子里的人多,有的病人有味道,口臭等等,朱仲丽还劝说了她很多,这些虽然都是芝麻小事,但是朱仲丽记忆深刻,就感觉这个女人十分挑剔。 不久,江青结婚了。朱仲丽由于身份原因,和她接触很多,她记得江很喜欢织毛衣,喜欢说别人的的闲话,有时候她也不想听了,回到家和王稼祥分享,王稼祥也十分介意,不要学着那个人说别人坏话。 这大概就是朱仲丽在延安时期,对江的印象。后来王稼祥因为病重,在苏联治病,朱仲丽便跟着丈夫去苏联,在苏联,朱仲丽见到了毛主席的第二任妻子,也就是贺子珍。 所以说,朱仲丽小时候和杨开慧相识,后来和贺子珍相识,在延安认识了江,她对毛主席的妻子很熟悉。 在苏联,朱仲丽和王稼祥得知了贺子珍的下落,原来贺子珍被关在了疯人院,在苏联过的并不好,二人找到贺子珍沟通,看到贺子珍十分可怜,贺子珍给朱仲丽讲述了自己的苏联的种种遭遇,朱仲丽这才得知,原来贺子珍在苏联是如此的艰难。 所以就马上给毛主席发电,希望可以让贺子珍回国,不久就得到了毛主席的同意。 贺子珍回国后,曾希望去北京,但是因为各种原因都未能如愿,随后一直生活在南方,可以说在南方以居住就是几十年,一直到1984年逝世。 朱仲丽曾回忆起一段往事,毛主席曾委托她前往长沙探望杨开慧的母亲杨老太太。朱仲丽的父亲与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是同学,且是杨开慧的老师,这样的渊源让两家关系匪浅,所以朱仲丽欣然接受了委托1。 出发那天,叶子龙送来了毛主席的亲笔信、一叠钞票和一个不大的包袱。抵达长沙后,朱仲丽先回乡下看望了因躲避反动派而暂居于此的母亲,待长沙解放后母亲才返回城中。 次日,朱仲丽带着毛主席的嘱托来到杨家,将毛主席所托之物亲手交到杨老太太手中。杨老太太接过东西后,首先拆开了信,信中毛主席亲切地写道: “杨老太太:你们好吧?现在托朱小姐之便,前来看望你们。一件皮大衣是我送给你的,两件衣料是送给开智夫妇的。毛泽东1949年9月11日”。 看到毛主席的关怀,在场的杨家人都满心欢喜。 随后,杨开智夫妇与朱仲丽聊起了许多毛主席与杨开慧年轻时的故事,他们回忆起那时杨开慧仅十六七岁,而润之也才二十四五岁。 然而,话题不知不觉转到了杨开慧的牺牲上,杨家人不禁热泪盈眶,朱仲丽见状,赶忙将话题引开,说道毛主席最牵挂杨老太太的身体状况。杨老太太听后,对朱仲丽说,让她回北京时给润之带个平安信。 这段历史的片段,展现了毛主席对杨家人的关怀以及朱仲丽对委托的认真履行,也让人感受到了那段岁月中人们之间深厚的情感。 所以看的出来,朱仲丽对毛主席的妻子都比较熟悉,至于为什么晚年非要写江青,其实在很多一段时间,有外国记者采访她,让她对毛主席的妻子评价,她的评价当然“各有不同”。其中对江也是说好话的,多以她晚年决定还原真实的江青,才有了那些著作。
1976年“十年浩劫”结束,4年后在香港,一部《江青野史》横空出世,作者笔名叫“
另子维好故事
2025-01-09 18:25:06
0
阅读: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