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最大的机械制造商徐工集团,即将以3.75亿美元的价格,把85%的股份贱卖给美国人,为了阻止国有资产流失,向文波及时站了出来,哪怕加价30%也要阻止徐工被收购。 (信息来源:奥巴马拒绝三一疑报复凯雷徐工案 向文波称牵强附会——环球网) 2005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中国商界悄然打响,焦点便是中国工程机械巨头——徐工集团。彼时,美国资本巨鳄凯雷集团正磨刀霍霍,试图以令人咋舌的低价将这块“国之重器”收入囊中。这看似一桩普通的商业收购,背后却暗流涌动,不仅牵扯着国家利益、民族情感,更是一个男人的铁血担当。 徐工集团可不是什么泛泛之辈,它的前身是抗战时期赫赫有名的鲁南第八兵工厂,一路走来见证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风雨历程。从第一台蒸汽压路机到第一台沥青摊铺机,徐工集团填补了我国工程机械领域的多项空白,是名副其实的“共和国长子”。 它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机械制造商,更掌握着大量核心技术,在国家战略产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它的排名甚至高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三一重工,这样的企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说是民族工业的脊梁也不为过。 而凯雷集团是美国金融巨头,打着“投资”的旗号,却露出了贪婪的獠牙。他们提出的收购方案,简直就是对徐工集团价值的侮辱——3.75亿美元收购85%的股份。这个价格,相对于徐工集团的体量和市场地位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说是“白菜价”也不为过。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当时另一家美国金融机构摩根大通也参与了竞购,出价更高却最终落选,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凯雷是不是在玩什么“猫腻”设了个“局”,就等着徐工往里跳。 就在徐工集团即将落入美国人之手之际,一个男人站了出来。他就是当时的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他并没有选择沉默,而是拿起键盘在博客上连发30多篇文章,痛斥凯雷的收购计划,揭露其低价掠夺的本质。 他直言不讳地指出,这不仅仅是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更是事关国家战略产业主导权的争夺。他甚至公开表示,愿意加价30%收购徐工,也要阻止其落入外资手中,向文波的举动如同一声惊雷,在当时的中国商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向文波的“发声”并非孤军奋战,他的博客文章迅速在互联网上传播,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关注和讨论。舆论的压力最终促使商务部和国资委介入调查。在政府的干预下,凯雷的收购计划被迫修改,收购的股份比例从85%降低到45%,价格也上调了11%。 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2008年,徐工集团正式宣布与凯雷签署的协议失效,终止合作。这标志着中国企业成功抵御了外资的恶意收购,守住了民族工业的阵地,但故事的后续却更加耐人寻味。 2012年,已经成为三一集团董事长的向文波,将矛头指向了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其阻止三一集团在美国投资的行为提起诉讼,这被外界解读为是对当年阻止徐工收购案的“报复”。 徐工收购案的最终结果,无疑是一场胜利。它不仅保住了中国重要的战略资产,也彰显了中国企业和政府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和能力。向文波的挺身而出,更是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被誉为“民族英雄”。 但这场收购案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保护国家核心产业和战略资产,仍然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课题,我们不能总是被动防守,更要主动出击,还要提升自身实力,这样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徐工收购案并非孤例,它只是中美两国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博弈的一个缩影。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们还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考验。 但我们相信,只要有像向文波这样的民族企业家,有强大的国家作为后盾,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守护好我们的国之重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05年,中国最大的机械制造商徐工集团,即将以3.75亿美元的价格,把85%的
彤彤的历史时光谈过去
2025-01-08 13:18:3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