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昧追求活的“正确”,可能是个一生的错误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你抑郁,说明你活

笨笨情感 2025-01-07 21:11:10

一昧追求活的“正确”,可能是个一生的错误

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你抑郁,说明你活在过去;如果你焦虑,说明你活在未来;如果你平静,才说明你活在当下。

很多人都想活的正确:从小努力学习,我想进入一个很好的学校;长大后找一个很好的工作;嫁一个很好的老公、或娶一个很好的老婆;生一个孩子或者多个;他们也很努力,和我当年一样好。

好本身不是问题,但是我们想要活的正确,这就会让我们产生一种对过去的懊恼和悔恨感,以及对于未来的束缚感和恐惧感。

人的一生,时时处处摆脱不了个人的欲望与社会的要求、与道德标准要求的冲突。

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来说,就是本我、自我、超我如何保持平衡的问题。本我代表了人的本能要求,自我代表现实性,超我代表我们内心的良知和道德。

在这三者之中,「自我」最辛苦:它要适当地满足本我的要求,又要接受超我严厉的监督,还要衡量现实世界的形势,然后决定采取何种行动。

很多人追求所谓活的正确,似乎就是活给自己的“超我”看的:要么批判你过去的不正确,要么警告你可能的不正确。

其实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核心是自我评价机制的差异。成熟的人有一个内在的心理评价机制,不成熟的人有一个外在的评价机制。

想象你是一只蚂蚁:有一个蚂蚁窝,你只能在这个窝周围,不停的跑圈圈的绕来绕去,但凡跑开一丁点儿,你就觉得:你活的不太正确了。

有人可能就是每天在重复,三点一线的重复。连点个外卖都点同一个商家的同一个套餐,甚至换一种吃法,他都没有吃过。

所以“正确”它会变成一种规条和束缚。好多人是因为基于权威的要求、父母的要求、对改变的恐惧、对失败的害怕。

当我们过于在意外界的评价时,就是在慢慢失去自己,因为自己已经随波逐流、丧失自主选择的权利、忘记那个真正的自己。

以至于武志红老师有一个惊世骇俗的论点:总是正确地活着,其实是一种虚弱。余华在《活着》里表达的异曲同工: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所谓活得明白,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绝不把评判标准交给别人,一旦把评判标准交给别人,你就完全没活明白。

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书中的一段话结束今天的话题: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更强烈,没有任何一个法官比自我更严苛。

真正拖垮一个人,从来不是忙碌的工作,而是精神上的紧绷。看似对自己的高要求,却不知是画地为牢,自我束缚。只有放松自己的精神,张驰有度,才能轻松应对生活难题。

0 阅读:0
笨笨情感

笨笨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