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介子推从身上割一块肉给落难的晋文公熬成肉汤喝,晋文公成为君王后打算封赏介子推,介子推为何宁死不受封? 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晋献公宠妃骊姬设计废掉太子申生,想要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重耳见到这个情形,自己估计也难逃陷害,于是带着5个亲信离开了晋国,在亲信中就有一个叫介子推的人。 重耳刚刚逃出晋国,晋献公就派人追杀他,好不容易熬死了晋献公,他的兄弟晋惠公也派人继续追杀他。 重耳当时的境况可太惨了,经常陷入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窘境,有一次,重耳和亲信逃到卫国,一个亲信实在受不了这种艰苦的生活,偷走了重耳的钱和粮食离开了。 重耳饥饿难忍,向田夫乞讨,可不但没要来饭,反而被农夫们戏谑了一番,重耳很快饿昏了过去。 介子推见状,就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一块煮成汤给重耳,正是这碗肉汤让重耳苏醒了过来,精神也重新振作起来,当问及介子推是哪里搞来得肉时,才发现介子推腿上少了一块肉,重耳大受感动,当即表示,假如有一天自己做了君王,一定要好好报答介子推。 好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经过19年的艰苦逃亡,重耳后来回国摇身一变成了晋文公,晋文公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对于那些帮助过他的人,都给予丰厚的赏赐。 但是介子推没有主动请赏,晋文公一时就没有想起介子推,当时介子推十分生气,他生气的不是晋文公没有赏赐他,而是对那些主动请赏的人不满,他认为重耳能够成为君主是顺应天意,因为晋献公一共有9个儿子,前面8个都死了,所以到重耳继承君主之位是理所应当的,那些主动请赏的人是非常无耻的行为,并认为自己难以与他们同朝为官。 介子推的母亲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对儿子说,你不去求赏又为何那么辛苦地辅佐晋文公,然后默默无闻地去世了,到底是图啥嘞? 介子推义正言辞地说,自己明知道主动请赏的行为是错误的,还要腆着脸去请赏,那不是罪上加罪吗?而我已经抱怨过这些人,那就更没有资格请赏了,于是连夜带着母亲隐居到深山。 介子推这种追求个人道德模范到极致的行为,使其在晋国有了很大的声望,大家都把他当作名士风范,很快晋文公也得知了此事,想起介子推当初对自己的救命之恩,而自己却忘恩负义,为弥补过错,立刻派人去召介子推来受封,却得知介子推已引入绵山。 晋文公亲自带人到绵山来寻访介子推,因为绵山太大,重峦叠嶂,寻了几天也没有寻到。 晋文公求人心切,听亲信说只要下令三面烧山,介子推一定会从另一面出来的。 晋文公于是下令放火,谁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也没有见到介子推的影子,山都烧光后,晋文公才在一棵烧枯的柳树下发现了介子推的尸骨。 晋文公悲痛万分,在介子推的尸体前痛哭流涕,然后安葬了介子推与母亲的遗体。 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对介子推不受禄的行为十分推崇,认为他是有骨气的代表,尤其是后世儒家为宣传忠君思想,常常将介子推评价为“忠君之典范”。 还有资料记载,晋文公在介子推被烧死的柳树洞里发现了一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这种用自己生命为代价来告诉晋文公要做一个好君王的行为实在是让人感动,但是大概率来讲,这是后人做的伪,因为春秋时期没有这种七律的创作方式,直到南北朝后才出现。 我们回过头再来复盘介子推的悲剧,完全是介子推个人造成的,从忠君的角度来说,身为臣子当为君王考虑一切,介子推把自己标榜成神圣人格的同时,却让晋文公背负了忘恩负义的骂名,让同僚深陷沽名钓誉的恶名,最后晋文公放火烧山,实际上已经是迫不得已,他必须要让介子推来接收封赏,才能维持自己的君王形象,但是介子推却一再表示不会接收。 而他在深山中宁死不出,也连累了母亲,因为自己的人格而牺牲母亲的性命,这种行为与禽兽又有何异? 其实有时候想想,做了好事接受人的报答也是一种善举,那种做了好事,而不让人报答,会让人过意不去的。
千古之谜,介子推从身上割一块肉给落难的晋文公熬成肉汤喝,晋文公成为君王后打算封赏
曦月谈谈
2025-01-07 16:33:21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