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蒙古的铁骑已经打到了东欧,再使把劲就打下了整个欧洲,为何蒙古铁骑停止了进攻? 箭能够射多远,完全取决于其蓄力的大小,蒙古的骑兵就像在弦的箭,能射多远,取决于补给能供多远。 蒙古没有打下西欧,主要原因还是后勤补给压力太大。 纵观整个世界古代史,都很难找到能够与蒙古铁骑比肩的军队,堪称陆战之王。 公元13世纪,蒙古相继击败西夏和金国后,由于长江天堑的阻挡,蒙古铁骑转而向西方发展,很快灭掉花剌子模国,一直打到伏尔加河流域。 很多同学也会好奇,西夏和金国也都是以骑兵为主,为何他们的扩张看似更加缓慢,更别提打到伏尔加河那么远的地方了。 主要原因,西夏和金国的战略构想都是以入主中原为范本,他们的假想敌一直都是宋朝的步兵,骑兵对步兵,重骑武器是重大杀器,比如盛产铁的金国打造的铁浮图南下时,几乎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直马饮长江水。 很显然,蒙古人的视角不止于入主中原,对于真正的游牧民族来说,只要是能放羊的地方,都是应该夺来的地方。 轻骑兵当然能够长途奔袭,而蒙古人的后勤补给方式也很厉害,在出征前会准备大量牛肉干一类的食品,然后又会驱赶大批的牛羊,牛羊沿途可以吃草,等到士兵需要补给时,便可以杀羊充饥。 相比于蒙古人的这种后勤补给方式,以步兵为主的传统中原部队则望尘莫及,比如诸葛亮数次北伐,大多因粮草原因而失败。 那么,步兵是怎么运粮的?北宋科学家沈括曾在《梦溪笔谈》中对古代步兵粮食运输算了一笔账,一个人只能携带5天吃的粮食,如果有三个民夫从后返循环往复运送粮食,那么这个部队只能打到30天行程的地方。 什么概念?10万人出征,后方要有30万的民夫专门背粮食,需要的是40万的人粮食需求。 正因为如此,孙武在《孙子兵法》总结出,真正擅长打仗的人都是千方百计地去掠夺别人的粮食,吃掉敌人1升粮食,相当于给己方省下20升粮食。 再来看官渡之战中,曹操摧毁袁绍粮草大营,基本宣告了官渡之战的胜负。 估计很多同学又要问了,前面已经说了蒙古铁骑是陆战之王,但是不擅水战,连长江都没突破,咋又可能突破伏尔加河呢? 这又是一个地理常识,伏尔加河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冷且漫长,有长时间的结冰期,在结冰后,蒙古骑兵就可以顺利渡江,在蒙古人第二次西征突破伏尔加河时,也正是在冬季。 长江地区位于低纬度地区,是在零度线以南,常年不会结冰,想要渡江,除了用船渡江外,那便是大迂回(后来蒙古灭南宋,以东线牵制南宋军队,给中线和西线创造战机,其中西线更是采取大迂回,南下大理,从西南北上夹击南宋)。 蒙古在突破伏尔加河后,便占领了钦察草原,这又成为蒙古继续西征的基地, 然而此时,由于蒙古大汗窝阔台去世,蒙古人对欧洲的征服趋势减缓,尽管此后多次对欧洲发动进攻,但都没有取得成功。 究其原因,除了蒙古内部政权动荡导致无法全力攻打西欧,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弓”的蓄力,不足以蒙古铁骑继续向西欧进攻。 钦察草原作为补给根据地,能够给蒙古人蓄力的地方也只能到东欧范围,如果继续向西,则超出距离。 此外,西欧与东欧的气候差异巨大,西欧由于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常年温润,境内山地河流众多,结冰期又短,并不适合蒙古轻骑兵的作战环境,这一点正如蒙古攻打南宋一样,骑兵纵然有很多优势,但是在复杂地形下,很难发挥他应有的价值。
既然蒙古的铁骑已经打到了东欧,再使把劲就打下了整个欧洲,为何蒙古铁骑停止了进攻?
麻麻赖赖
2025-01-07 16:33:17
0
阅读: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