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爆发不久,德军兵临莫斯科,让德军感觉到奇怪的是,斯大林没让苏军趴在战壕里,而是安排几十万人进行大阅兵。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实施了一份代号为“巴巴罗萨计划”的计划,以550万人的兵力向苏联发动闪电式袭击,苏德战争爆发。 尽管苏联从各方面都得到了德军可能进攻苏联的消息,而斯大林却倾向于认为这是英、美等国的离间计,因此没有采取战略总动员,只仓促集结了290万兵力,所以在苏德战争爆发初期,苏军损失惨重。 在苏德战争第一天,苏联空军就损失了1200架飞机,其中有800架是还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大量苏联红军尚未来得及展开,就被德军包了饺子。 在开战的前18天内,德军突进苏联600公里,苏军有28个师被全歼,70个师的武器损失过半,还有30万红军被俘虏。 而在随后的基辅战役中,德军更是全歼了苏联红军66.5万人,取得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歼灭战的成绩。 正是因为如此顺利,所以希特勒才狂言三个月灭亡苏联。 在1941年9月30日,德军集结了约193万人,1700辆坦克,11000门火炮,发起意在夺取莫斯科的攻势,在战役的第一阶段,德军再次歼灭莫斯科外围的60余万人,并摧毁数道防线,基本完成了对莫斯科的合围,德军的先头部队距离莫斯科仅有25公里。 到10月10日,莫斯科电台宣称,红军在莫斯科近郊的防线已被德军突破,一时间莫斯科陷入混乱,苏联政府与各国大使馆均已撤往苏联的第二首都古比雪夫(今萨马拉)。 应该说,苏德战争爆发以来的一连串数据都表明,苏军的表现差强人意,也许德军攻下莫斯科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因此苏军内部也有一定的倾向,那就是继续向东部撤离,就连斯大林也在考虑去留问题。 10月19日清晨,斯大林在莫斯科火车踌躇两个小时后返回了克里姆林宫,打算与德军战斗到底,当时有一句话叫“苏联虽大,但已无路可退。” 斯大林不想再后撤是有原因的,在莫斯科保卫战之前,德军侵占了苏联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里包括苏联三分之二的工业产值和一半人口,也就是说,苏联半壁江山都已成为别人的囊中之物,如果苏联红军再向后撤,等德军站稳脚跟后,那将会面临没有足够粮食供应,没有足够的燃烧储备,甚至连工厂和铁路都没有。 在这样的情况下,斯大林不但认为不能后撤,还要在莫斯科市中心的广场举行一场大阅兵,时间就定在11月7日,这一天也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24周年,以此来激励苏联人民的战斗士气。 虽然鼓舞士气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是我们也都清楚,搞一次大规模的阅兵是很麻烦的事情,而且就在德军兵临城下期间,倘若大量士兵聚集起来后,如果德军趁机发动大规模空袭,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也有将领表示反对。 正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可夫将军却力挺斯大林,力挺在红场进行大阅兵,他给出的理由有两个,第一个是,当时苏联已经进入严寒时期,他在前线观察,德军还没有穿冬装,因此判定德军的补给不一定能够跟得上; 第二个是,对于德军有可能发动的飞机轰炸,苏军已在莫斯科沿线已部署了大量的防空炮,完全能够抵挡德军飞机的侵袭,不会让一颗炸弹落在红场。 为表示红军坚决保卫首都的决心,包括斯大林在内的苏联主要领导人都将坐镇莫斯科,担心出现状况,医疗队随时待命,即使有炮火来袭,也要将阅兵进行下去,并让所有媒体和记者也做好准备,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将阅兵的盛况传播给全世界,以此来振奋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 于是,历史上最冒险的一次阅兵仪式在11月7日早上如期进行,莫斯科城外的德军在集结,而城内的苏联红军在接受阅兵却在高喊着口号。 阅兵时,斯大林进行了激励演说,十分鼓舞人心,当时莫斯科及全苏联的人都被这场演说与国家危机感带动,重拾抗敌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在此次阅兵现场,所有苏军战士全部真枪实弹,就连坦克里都装满了炮弹,大概他们接到的通知就是,阅兵结束后,便立刻奔赴前线与德军殊死决战。 在阅兵的同时,莫斯科郊外的德军虽然蠢蠢欲动,却因为当天的鹅毛大雪根本无法发动攻击,不打算有任何动作。 在远在柏林的希特勒在收音机中听到苏军在红场进行阅兵的消息时,立刻给前线德军下达命令,要飞机去轰炸红场阅兵现场。 在这样的情况下,前线德军将领指挥两个航空团的战机冒着风雪天气仓促起飞,然而当他们挨过寒流,到达莫斯科领空时,却遭到苏军空中力量及地面防空炮的猛烈进攻,根本无法进入莫斯科。 很快,德军25架飞机被击落,但是没有一架飞机能够到达红场投下炸弹。 1941年的冬天很冷,但是苏联人通过这次演讲身心都沸腾了,而德军却因为过冬的装备迟迟无法送到现场,最终士气低落,苏军则趁势对德军展开反攻,50万德军被俘虏,德军闪电战的不败神话终于在莫斯科城外化为泡影。
苏德战争爆发不久,德军兵临莫斯科,让德军感觉到奇怪的是,斯大林没让苏军趴在战壕里
百年战争录
2025-01-07 16:33:06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