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 | 遇见艺术 | 非遗
在海南岛的热带雨林中,生活着一支拥有悠久历史的民族--黎族。他们以其独特的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着千年的智慧与匠心。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中国海南省黎族妇女创造的一种纺织技艺,它集纺、染、织、绣于一体,用棉线、麻线和其他纤维等材料做衣服和其他日常用品。已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尚书·禹贡》记载:“岛夷卉服,厥篚织贝”,“岛夷”指海南岛黎族先民,“织贝”是棉织品。
2006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该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4年12月,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成功转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黎族织染技艺历史悠久,特点鲜明,有麻织、棉织、织锦、印染(包括扎染)、刺绣、龙被等品种。其代表性产品称为“黎锦”。黎族没有文字,黎锦承载着海南黎族人民的历史和文化,凝结和传递着民族的智慧、记忆和情感。黎族织锦图案丰富多彩,有160种以上,主要有人物、动物、植物、花卉、生活用具、几何图案等纹样,而以人物、动物、植物图案为主。
黎族织锦上有水波纹、藤条纹、彩虹纹、云雾纹、方块几何纹、星月圆点纹、草树纹、竹林纹、牛鹿凤鸟纹、槟榔树纹、昆虫纹、古人舞纹、房屋纹、谷类纹、青蛙纹、生活工具纹,以及较为常见的日月、星辰、雷电、山川、流水、云雨、白藤、碗锅、藤箱和龙凤、黄猄、水牛、鸡狗、龟蛇等动植物和自然界的物象等120多种。这些图案是根据黎族的生活环境、地理条件等自然形象,通过艺术抽象化而形成的。
黎族的纺染织绣技艺,不仅仅是手工艺品,更是民族文化的载体。黎锦、黎裙、黎帕等传统服饰,既体现了黎族的生活方式,又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黎族社会中,纺染织绣技艺不仅是一项经济活动,更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黎族妇女们凭借此技艺,成为了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成员,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尊重。她们的智慧和辛勤劳动,为黎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