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朱元璋想杀了沈万三,指着一道猪蹄问:”万三啊,此菜叫什么名?”沈万三大惊失色,猪与朱同音,说了便是人头落地,突然灵机一动,笑着下跪回答:“启奏陛下,此菜名万三蹄。” 在江南水乡周庄,流传着一个关于"万三蹄"美食的传说。这个传说源于明初皇帝朱元璋和江南首富沈万三之间的一场危险对话。 明朝初年的一天,朱元璋来到沈万三家做客,席间被一道红烧猪蹄所吸引。面对这道香气四溢的美食,朱元璋突然开口问道:"万三,此菜叫什么名?" 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暗藏杀机。在古代,"避讳"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规矩,老百姓不能说出与皇帝名字同音的字眼。 沈万三立即意识到,如果说出"猪蹄"二字,"猪"与皇帝姓氏"朱"同音,便是犯了大忌。这样的过错,轻则掉脑袋,重则株连九族。 面对这个送命题,沈万三临危不乱,立即回答:"启奏陛下,此菜名为万三蹄。"这个巧妙的回答,不仅避开了危险,还为这道美食留下了一个流传至今的名字。 朱元璋对沈万三的敌意由来已久,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在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前,沈万三曾经是张士诚的支持者。 张士诚在江南称王期间,得到了包括沈万三在内的众多江南富商的支持。这些商人不仅为张士诚提供财力支持,还在民间宣扬其威望。 即使在朱元璋统一天下后,江南一带的百姓依然习惯称张士诚为"张王",而对朱元璋却显得不够恭敬。这种现象让朱元璋对江南富商群体心存芥蒂。 矛盾激化的转折点发生在沈万三主动请缨犒赏军队一事上。当时的沈万三为了表现忠心,提出要为朱元璋的百万大军每人发放一金。 这个提议看似忠心,实则触及了朱元璋的逆鳞。在朱元璋看来,私人干预军队赏赐,是对皇权的严重僭越。再加上沈万三展示出的惊人财力,更加深了朱元璋的猜忌。 在元末时期,江南水乡周庄的农田里,沈万三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和当时大多数农民一样,他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但是沈万三比其他农民更懂得审时度势。在元朝末年,江南地区的土地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大量荒废的良田无人耕种。 沈万三看准了这个机会,开始低价收购土地。选择周庄作为发展基地,一是因为这里地广人稀,二是因为这里水系发达,灌溉便利。 他带领全家人辛勤耕作,利用父亲精湛的灌溉技术,很快就在农业生产上站稳了脚跟。这些土地为沈万三积累了第一桶金,也为他日后的商业扩张奠定了基础。 从农业到商业的转型,沈万三展现出了非凡的商业头脑。他总是能准确把握市场行情,在商品价格最低时大量购入,在价格最高时售出。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他在江南丰收时期大量收购粮食。当时因为粮食产量过剩,价格非常低廉。沈万三却预见到了商机,将这些粮食囤积起来。 在商业扩张过程中,沈万三还善于培养人才。他不吝啬与手下分享经商经验,手把手教导他们做生意的技巧。这种人才培养策略,为他打造了一支精明能干的商业队伍。 苏州城的动乱给了沈万三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机会。当时张士诚准备攻打苏州,城内人心惶惶,许多商户贱价抛售店铺,纷纷逃离。 在别人看来这是危机,在沈万三眼中却是良机。他开始大量收购苏州城内的商铺和产业。等到局势平定后,沈万三已经控制了苏州城内大部分的商业网络。 在商场上所向披靡的沈万三,在政治上却显得格外不敏锐。他最大的政治失误就是在元末时期选择支持了张士诚,而不是最终的胜利者朱元璋。 当朱元璋的势力日渐壮大时,沈万三开始试图改变立场,主动向朱元璋示好。但在明初严峻的政治环境下,这种转变不但没有获得信任,反而加深了统治者的猜忌。 商人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地位向来不高,即便是富可敌国的沈万三也不例外。朱元璋出身贫苦,对这些靠投机起家的江南富商格外反感。 沈万三家族最致命的错误是没有收敛其骄奢淫逸的生活作风。他们在衣食住行上极尽奢华,用金银器皿吃饭,用羊脂玉做筷子,处处彰显着富贵。 这种高调的生活方式引起了朝廷的注意。正三品官员莫礼在一次宴请中就注意到了沈家不同寻常的奢华,并预言这种铺张会给沈家带来灾祸。 洪武元年(1368年),沈万三因为主动提出犒赏军队而触怒朱元璋。皇帝认为这是僭越之举,下令没收其家产,险些丧命,最终被流放到云南。 在这一连串的打击中,江南富商群体遭受了沉重打击。这不仅仅是对个别商人的惩罚,更是朱元璋削弱江南势力的政治行动。 最终的致命一击来自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的"蓝玉谋反案"。这场政治风暴中,沈万三的子孙、姻亲全部被牵连其中。整个家族或被处死,或被流放,家产被彻底抄没。 沈万三家族的覆灭,反映了明初特殊的政商关系。在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商人的财富无法获得制度性保障,随时可能因为政治原因而失去一切。
为什么刘邦朱元璋能成事,黄巢李自成就失败了呢?
【19评论】【20点赞】
Wsl52019
万三蹄就好吗?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不就是避讳吗?猪在农村不都叫猪婆龙吗?取名为龙爪不就行了?
大耳贼
历史上沈万三和朱元璋就没见过面
赵大帅
最后还不是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