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4年,俞鸿图被执行腰斩后却迟迟没有死去,上半身一直在拼命挣扎,口中还在不断发出惨叫,俞鸿图在用手指蘸着自己的血,写了7个“惨”字,随后才在痛苦中死去! 信息源:腰斩最后一人,百度百科俞鸿图 乾隆皇帝刚登基,天下初定,各地科举考试成为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这一年,河南乡试由俞鸿图主持。 俞鸿图,字敬之,自幼以正直闻名,清廉刻己,在官场以刚正不阿著称,连百姓也尊称他为“俞青天”。 河南乡试向来竞争激烈,无数怀揣功名梦的学子汇聚于此。然而,在这片学问与梦想交织的考场之外,暗流涌动。 许多富贵人家为求子弟中榜,开始走门路、送重礼,试图用金钱打通关系,提前获知考题。 俞鸿图早知其中猫腻,他向所有参与考务的官员立下规矩:无论何人,只要涉及徇私舞弊,必严惩不贷,甚至会当场取消考生资格。 在乡试筹备过程中,俞鸿图果然展现了铁面无私的一面。有一次,一位名声显赫的盐商亲自登门,带来一箱金银珠宝,明言只求透露一两个题目。 俞鸿图不怒自威,冷冷说道:“此事若再提,便是与朝廷对抗!”盐商被喝退,羞愤离去。 俞鸿图的刚正却让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心生怨恨。这些人深知,俞鸿图本人难以贿赂,但他的家庭或许是突破口。 他的妾室林氏贪婪成性,平日里常以俞鸿图的名义敛财。林氏出身平民,因美貌嫁给俞鸿图,但二人情感并不深厚。林氏常抱怨俞鸿图过于正直,使得自己虽身为官夫人,却难享荣华富贵。 某日,一名商贾通过家丁找到林氏,开门见山地说道:“夫人,若肯相助,小小心意不过是九鼎之重,足以让您富贵无忧。” 林氏眼见对方送来黄金百两,竟动了心思。她满口答应下来,随即以俞鸿图的名义向几名富家子弟泄露了部分试题,甚至伪造了俞鸿图的亲笔信,作为交易的信物。 林氏的行径并未瞒过俞鸿图。他偶然间发现一名考生手持自己的“亲笔信”,顿时大怒,经过一番调查,很快查出是林氏所为。 他怒不可遏,当即责问林氏:“你可知此举乃欺君大罪?即便你是我的妻妾,若触犯国法,我也不能庇护!” 林氏面色苍白,但依旧强辩:“难道你心里只有国法,而没有家人吗?这点钱能有多大事?” 俞鸿图叹息不已,但碍于情面和家庭名声,并未立刻将此事上报,而是将林氏软禁于后宅,断绝外界联络。 然而,泄题之事终究纸包不住火。多名考生因答案雷同而被人举报,事情传至乾隆皇帝耳中。乾隆震怒,派出御史大臣彻查此事。 俞鸿图虽已查明林氏的罪行,但考题泄露的事实已不可挽回,他无法自证清白。最终,俞鸿图被认定失职,欺君罔上,皇帝下令将他押入大牢,并判以极刑——腰斩。 行刑当天,围观百姓云集,满城议论纷纷。有些人为俞鸿图感到惋惜,认为他一生清廉,不该落得如此下场;也有人斥责他治家无方,连累科场蒙尘。 俞鸿图面色苍白,却神情平静。他始终未为自己求情,只请求皇上能免除林氏的罪行。 刑场上,刀斧手行刑时,俞鸿图被腰斩后竟未立即气绝。剧痛中,他上半身拼命挣扎,面容因痛苦而扭曲,嘴里发出惨烈的叫喊。 围观者无不毛骨悚然,但更令人震撼的是,俞鸿图竟用仅存的力气,手指蘸着自己的鲜血,在地面上艰难地写下了七个“惨”字。 他的每一笔似乎都在控诉命运的无情与人心的阴暗。鲜血殷红,每一划都透着绝望与不甘。写到最后一个字时,俞鸿图的动作逐渐缓慢,最终瘫倒在血泊中,气绝身亡。 这场腰斩之刑不仅震动了朝廷,也深深刺痛了乾隆的心。 皇帝事后才得知,俞鸿图的罪行大多源于林氏的贪婪和自私,他本人对舞弊之事毫不知情,更未直接参与。乾隆追悔莫及,却也无力改变既定的历史。
1734年,俞鸿图被执行腰斩后却迟迟没有死去,上半身一直在拼命挣扎,口中还在不断
凌统看趣
2025-01-06 10:16:07
0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