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陈仪被押上法庭。汤恩伯出庭作证,说:陈仪是我的恩人,没有他就没有我今天,我曾当着他的面发誓,生死与共,但如今为了国家考虑,我还是要举报他!” 2个月后,陈仪被判处死刑,被执行枪决。行刑当天,汤恩伯想见陈仪最后一面,却被拒绝,而后他泣不成声。 1948年,已经65岁的陈仪第二次出任浙江省主席。一开始,当蒋介石要陈仪出任浙江省主席的时候,他是拒绝的,一来他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应该让年轻人上;二来,在担任台湾省主席时,他因为一些风波,刚刚被罢免。 但蒋介石说,浙江情况复杂,只有他这样的老人才能镇得住。于是,陈仪便勉为其难上任了。上任后,他便向蒋介石建议,重用汤恩伯。 在不久之前,汤恩伯刚刚因为孟良崮战役的失利被撤职查办。眼见陈仪提了要求,蒋介石便任命闲赋在家的汤恩伯为衢州绥靖公署主任。 陈仪之所以如此重视汤恩伯,是因为汤恩伯是他一手培养出来的。 早年汤恩伯家境贫寒,他从浙军讲武堂毕业后,便在陈仪手下任职了。在部队期间,陈仪发现汤恩伯这个人不错,有情有义,懂得感恩,因此便很看好他,一路提拔他。 后来,汤恩伯去日本留学,可刚读了两年,便因为交不起学费辍学了。不得已,他回到浙江老家找亲戚筹学费。陈仪得知此事后,不仅资助他读完了大学,还保送他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 汤恩伯从日本归国后,陈仪又为他铺平了道路,任命他为陈仪部第一师少校参谋。不仅如此,陈仪还将自己的义女王竟白许配给汤恩伯。 可以说,陈仪是汤恩伯事业和家庭上的恩人。对此,汤恩伯也是很认可的,他曾当众向陈仪跪拜,称其为恩师,并表示以后一定生死与共。汤恩伯的一番肺腑之言,让陈仪感叹自己没有看错人。 后来,汤恩伯在陈仪的帮助下,官职越做越大,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已经成为了兵团司令。 三大战役之后,陈仪深感和平才是老百姓最需要的,因此,便秘密筹划和平起义事宜。当时,和平起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手上没有部队的情况下。彼时,陈仪手上只有十几个保安团,为了能顺利起义,他将目光投向了汤恩伯。 当时,汤恩伯刚刚被任命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手握重兵。在陈仪看来,倘若汤恩伯跟着起义,不仅自己起义的成功率大增,解放军也能很顺利渡过长江。 为了保密,陈仪没有选择给汤恩伯发电报,而是让外甥带着亲笔信去上海找汤恩伯。在陈仪看来,哪怕汤恩伯不跟着起义,也不会泄露自己要起义的计划。 只可惜,陈仪还是失算了。汤恩伯收到陈仪的书信后,便将此事告诉了蒋介石。蒋介石老早就怀疑陈仪了,只是一直拿不出证据,如今有了汤恩伯的书信,他可以逮捕陈仪了。 于是,1949年2月23日,陈仪在家中被捕。被捕时,陈仪毫无畏惧,他对家人说:“我糊涂了一辈子,只有这件事是做对了,我死而无憾了!” 之后,陈仪被押到了台湾进行审判。一开始,蒋介石任命何应钦负责审判,可陈仪是何应钦的好友,他不知道如何审判,于是推脱了。而后,蒋介石找到钱大钧,钱大钧也不知道如何把握尺度,于是以生病为由推掉了。 后来,这件事落到了顾祝同身上,他知道无法推脱了,便答应了。 开庭后,顾祝同叫汤恩伯来当证人,汤恩伯很直白的陈述了事实。之后,顾祝同给陈仪判了一个有期徒刑。可后来,顾祝同感受到了来自上面的压力,最终又给陈仪判了死刑。 得知陈仪被判死刑后,汤恩伯慌了,在行刑的前一天,他要求见陈仪,可被拒绝了。之后,他独自在监狱门口痛哭。 1950年6月18日凌晨,陈仪挺直脊梁走向刑架,高喊着:人死精神不死。随着一声枪响,他倒在了血泊当中。 后来,因为这件事,汤恩伯的妻子王锦白非常生气,独自带着子女离开了汤恩伯,前往美国定居了。 此事过后,汤恩伯在政界内的口碑跌到了谷底,大家也都不愿和他深交了。而4年之后,他因病去日本就医,结果医治无效死在了日本。临终前,妻子和孩子都不在他的身边。
1950年,陈仪被押上法庭。汤恩伯出庭作证,说:陈仪是我的恩人,没有他就没有我今
小贩还不快跑
2025-01-05 14:08:13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