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91岁的周培源散步回家后觉得有点累,他像往常一样,贴在妻子耳旁说"我爱你",便躺下休息。谁料,这一躺,他再也没有醒来。 1993年11月24日的北京,天气晴朗。街道上飘落的梧桐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91岁的周培源像往常一样,在附近的小区里散步归来。他对身边的老伴王蒂澂说自己有些疲惫,想休息一会儿。 这对在一起生活了61年的老夫妻,仍保持着甜蜜的相处方式。周培源俯身在妻子耳边说了一声"我爱你",便躺在床上休息。 然而这一次,周培源再也没能醒来,这成了他对妻子说的最后一句话。在这个普通的下午,一代物理学家永远离开了他深爱的妻子。 83岁的王蒂澂没有像其他人预想的那样失声痛哭。她安静地坐在周培源的床前,仿佛在等待丈夫醒来。 在准备治丧事宜时,王蒂澂拿出一支钢笔和一张信纸。她用工整的字迹写下了一封情书,这是她要放进丈夫中山装口袋里的告别信。 信中写道:"遇上你是我这一生最幸福的事,等我亲爱的培源。"简短的文字里,浓缩了六十一年婚姻的点点滴滴。 这封信被装进了周培源最喜欢的那件中山装口袋里,和他一起长眠于地下。王蒂澂说,这样他就能永远带着她的爱。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王蒂澂常常对着周培源的照片说话。她说周培源不守信用,明明说好要让她先走的。 这段持续了61年的婚姻,经历过抗战的动荡,见证过新中国的成立,也陪伴着彼此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变成满头白发的老人。 他们的故事从清华园开始,走过西南联大的艰难岁月,一起在新中国建设中贡献力量。而现在,这段故事暂时画上了句点。 王蒂澂在随后的日子里,开始整理他们夫妻共同收藏的古画。这些画作承载着他们共同的记忆和热爱。 她决定将这些珍贵的收藏品捐赠给无锡博物馆,让更多人能看到这些艺术瑰宝。这是对周培源最好的纪念,也是对他们共同热爱的延续。 1932年的清华园里,梅花正盛开。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为周培源和王蒂澂主持婚礼。 这对新人的结合让在场的师生们见证了一段佳话,物理系的才子和北平女子师范的校花,堪称天作之合。 婚后不久,年轻的夫妻就面临了人生的第一个重大挑战。王蒂澂被诊断出患有肺结核,不得不前往香山眼镜湖疗养。 每个周末,周培源都要往返五十里路去看望妻子。即使是在下雨天,他也从未缺席。 1937年,战火纷飞,周培源跟随清华大学南迁,来到了昆明。他们在西南联合大学度过了艰难的岁月。 在物资匮乏的条件下,这对夫妻互相扶持。周培源白天教书,晚上还要照顾三个女儿,让体弱的王蒂澂能够得到充分休息。 1946年,周培源获得了去美国进行学术研究的机会。美国当局看重他的才华,提出优厚条件挽留他一家。 但是周培源和王蒂澂选择了回国。他们深知,新中国的建设需要科学家,需要知识分子的贡献。 回国后,周培源被调到北京大学任教。在繁忙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之余,他和王蒂澂发展出了共同的爱好。 这对夫妻开始收藏古画,从1950年开始,他们走访各地,寻找有价值的艺术品。这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也为中国的文物保护做出了贡献。 在收藏过程中,他们始终坚持以文物保护为重。不为牟利,只为保存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经过多年积累,他们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古画。这些藏品见证了他们夫妻之间的默契与共同追求。 1984年,周培源和王蒂澂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他们将收藏的145幅古画无偿捐赠给无锡市博物馆。 这些画作价值连城,但在他们看来,艺术品应该让更多人欣赏。无锡市博物馆特意设立了"王蒂澄周培源藏画馆",永久收藏这批珍贵的文物。 在周培源晚年,他的右耳已经失聪。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对妻子的深情表白。 每天清晨,他都会用响亮的声音对王蒂澂说"我爱你"。这样的习惯一直持续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 作为一位物理学家,周培源的生活严谨而有规律。但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他却有着不为人知的浪漫。 不管是在课堂上讲授物理定律,还是在实验室做研究,他总会抽出时间陪伴妻子。即使是在最忙碌的时候,他也不会忘记对妻子的关心。 当王蒂澂因病瘫痪在床后,周培源更是将妻子的照顾视为生活的重心。他每天推着轮椅带妻子晒太阳,给她讲述生活中的趣事。 街坊邻居常常能听到周培源响亮的说话声,有时是在讲解一道物理题,有时是在分享当天发生的趣事。这样的日常场景,成为了北京老城区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当今社会,离婚率不断攀升,"闪婚闪离"成为常见现象。周培源和王蒂澂的故事,恰似一面镜子,反射出坚贞爱情的真谛。 1993年周培源离世后,王蒂澂独自生活了16年。这段时光里,她始终保持着对丈夫的思念。 在她整理的遗物中,有一个特别的笔记本。里面记录着周培源生前的点点滴滴,从教学工作到生活琐事,事无巨细。 2009年,99岁高龄的王蒂澂也离开人世。临终前,她表达了要去找丈夫的愿望。
1993年,91岁的周培源散步回家后觉得有点累,他像往常一样,贴在妻子耳旁说"我
甜蜜游记
2025-01-04 17:47:58
0
阅读: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