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神龙纹的定义:从湾鳄到龙图腾 以良渚文化遗址群考古发掘器物中的龙图腾为例 ARTHEADLINE 2025年1月3日文化观察(记者 文华 发自 杭州)越来越多的良渚文化遗址考古发掘实物资料显示,湾鳄是龙图腾的原型;良渚黑陶带盖宽把杯等器物上刻绘的鳄鱼即龙图腾,这种龙图腾在良渚玉琮等器物上以浅浮雕的方式表达为“良渚神人兽面纹”,或许我们可以命名为“良渚神龙纹”或“良渚神龙徽”。 对于“良渚神龙纹”定义的新认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读解良渚先民精神世界中的神祖、龙图腾崇拜及其世界观、宇宙观等意识形态,并对于进一步理解良渚文化之所以“影响大半个中国”在精神层面提供了新的线索。 双龙盘踞的带盖宽把杯 正在嘉兴马家浜文化博物馆展出的“物象之初——江南史前美学特展”中,赫然陈列一件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带盖宽把杯,其上盘踞着两条双目圆睁、尖牙利齿的“鳄鱼”。 这件栩栩如生地刻绘“鳄鱼”的带盖宽把杯,1997年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海盐县博物馆在嘉兴海盐龙潭港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中被发现。 同时在“物象之初——江南史前美学特展”中展出的一件带盖双鼻壶,双目圆睁、上下两颗利齿以“写意”的方式刻绘“鳄鱼”形象。这件良渚文化黑陶器,2001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嘉兴桐乡新地里遗址考古发掘出土。 新地里遗址出土的一件带盖宽把杯上,也刻绘着“双目圆睁的鳄鱼”意象图。 特展以图片方式呈现了良渚文化卞家山遗址的刻纹黑陶残片,其中包涵“双目圆睁的鳄鱼”游弋在波涛之中等刻绘场景。 鳄鱼圆睁的双目如此炯炯有神,令人不免联系到“物象之初——江南史前美学特展”中展出的那件马家浜文化(距今约7000-6000年)兽面纹陶支座,双目圆睁凸起的兽面造像,会不会是鳄鱼头?也就是6000多年前先民们塑造的龙头形象? 湾鳄是龙图腾的原型意味着什么 2024年2月11日,记者在微信圈提出《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会不会是真龙天子》,认为鳄鱼或许是中国龙图腾的起源之一。 在良渚博物院展陈的一件陶刻纹宽把杯上,双目圆睁、阔口利齿的“鳄鱼”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200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余杭葡萄畈遗址考古发掘时发现这件刻绘“鳄鱼”的宽把杯黑陶器。当年记者有幸亲眼目睹这件“鳄鱼牌”黑陶器的考古发掘现场,至今记忆犹新。 这件或许可以称之为“良渚神龙纹宽把杯”的黑陶器,神龙纹(“鳄鱼”)是以“侧颜”的方式呈现的。 在“良渚神龙纹”玉琮、玉钺等器物上,双目圆睁、阔口尖牙、麟身利爪等龙图腾纹样则以正面平视、浅浮雕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时,似乎驾驭其上的羽冠神人其实是神-人-兽多维一体的龙图腾,就像伏羲、女娲为人面蛇身、埃及狮身人面像一样。 揭示鳄鱼与龙图腾之间的深刻关系,为我们进一步识读“良渚神龙纹”打开了新的视野。 中国著名学者何新先生运用训诂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研究方法,认为湾鳄“其实就是上古所谓神龙的原型和本体”“龙无疑就是湾鳄形象的神化和夸张”(何新《中华文明的天机》,上古神兽——龙,第2-14页,现代出版社,2024年11月第1版) 考古发掘所揭示的良渚文化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重要实物资料,“良渚神龙纹”作为中华龙图腾的主要源头之一,表明良渚文化从核心区、扩展区到影响区“影响大半个中国”,并组织动员大量社会力量营建良渚古城,兴修水利工程系统,其精神统摄力源自于共同的意识形态——神祖及其龙图腾崇拜。 进一步识读良渚玉琮等器物,一节一节层层上升的神龙纹,表达从地到天、宇宙空间上升、浩瀚无垠的观念,而神龙正是统摄世界万物之主,揭示出5000多年前良渚先民的世界观和宇宙观。 以上浅见,贻笑大方了。请各位大家不吝赐教。 (本文为个人学术观点 与本人所供职的新闻机构无关 转载请注明出处)良渚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