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南塔坐落在绵阳南山(又名延贤山、榜山)山巅,创年无考,明末毁于兵燹,清雍正十三年(1735)州牧屠用谦复建。清咸丰十一年(1861),李永和、蓝朝鼎起义军从潼川府(今三台县)方向围攻绵州,南塔被烧毁。清同治年间(1861至1875)再次重建南塔。塔为阁楼式砖塔,坐南向北,九层六面,六面体塔基用条石砌成,边长4.8米,高1.3米。塔身用大青砖砌成,第1层边长4.6米,高2.72米,北向有高2米、宽0.9米的圆形拱门,塔内为空洞圆室,通过塔门可进入塔内。塔身第2至第8层自下而上逐层收缩,塔檐用片砖、尖角砖、圆弧形砖交错叠砌而成,伸出塔身0.5米。此塔结构合理,造型美观。1985年、1999年,绵阳市(县级)人民政府、绵阳市人民政府相继公布该塔为文物保护单位。在140余年中,南塔又挺过两次大地震,得到两次修复(1956年甘肃地震、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1956年冬甘肃地震时,第9层及塔刹被毁,通高仅22米。后修复并将其改建为锥形塔,在塔四周建一石砌平台。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南塔再次受损,如今修复后的南塔依然为锥形,九层六面,通高从22米增至37米,是绵阳历史文化重要地标之一。
绵阳南塔坐落在绵阳南山(又名延贤山、榜山)山巅,创年无考,明末毁于兵燹,清雍正十
初夏的文化
2025-01-03 11:18:1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