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苏州豪门潘祖年病重。临终前,他支开旁人,只留下20岁的孙媳妇,厚着脸

飞绿说历史 2024-12-28 10:38:44

1925年,苏州豪门潘祖年病重。临终前,他支开旁人,只留下20岁的孙媳妇,厚着脸皮对她说:“你已经守寡2年,真是苦了你了。但我死后你也一定不要改嫁,我有要事相求!”孙媳妇重重地点点头。   “我想看看那两个大鼎。”面前这个百岁老人在寿诞之日和身边人说道,身边人立马和相关部门进行联系,表述了老人的愿望。   对于这个小愿望,相关部门自然会满足的,何况这两个大鼎还是这位百岁老人捐献的,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贫困时期她都守着这两个鼎。   这是潘达于第一次见到这两个鼎安安静静地放在一起,瞬间几十年之前的记忆涌现出来。   “达于,承镜走了两年了,我现在的身体也不行了,恐怕也不剩多长时间了,这个家就靠你了,我想拜托你一件事。”看着眼前这个因为疾病身体已经支撑不住的祖父,她好像知道了祖父要交代给自己的事情。   “我自幼就喜欢搜集一些古玩字画,家中的收藏品也多,但是最重要的还是那两个鼎,一个是当年左宗棠赠予的,一个是我高价购买的。   我只希望你能将那两个大鼎守住,守住这个家不能散了,可以吗?”潘达于自然是听说过那两座大鼎,她没有想过自己一个女儿身在这乱世中生存下来都是不容易,更别说还要支撑起整个家。   但是她依旧答应下来了,见她已经答应躺在床上的老人心里悬着的大石头终于落下了。   祖父在去世之前为她安排好了一切,潘达于开始支撑起这个家,直到潘家的主心骨去世了,许多人都开始打潘家金银财宝的主意。   无论外人提出怎样高的价钱,潘达于都表示不会将这两座大鼎卖掉,当时我国与日本的关系正处于水深火热当中,大战一触即发。   为了家中的文物不被日本人掠夺去,他特地找了几名木工,做了两个大箱子,将大鼎装进去,在旁边的缝隙处填上一些小物件,封好之后将木箱埋进地下。   不仅仅是这两座大鼎被藏得严严实实的,潘达于还将家中大部分的古玩字画放进了三间隔房中,这三间隔房不似普通的房间一般。   三间隔房之后一扇小门与弄堂相连,若是在门口堆放一些杂物将小门掩盖住谁都看不出来端倪。   就这样潘达于将家中有收藏价值的文物全都藏了起来,在日本人攻陷苏州的时候,前前后后七次来到家中搜查都没有找到一件值钱的文物。   但是木箱一直埋在地下时间久了就会腐烂,在抗日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潘达于找人悄悄地将大鼎挖了出来,重新放在了小隔间里,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这两座大鼎和古玩字画才重见天日。   就这样,潘达于完成了祖父的托付,为了让这两座大鼎更有价值她直接将她捐赠给了博物馆。   信息来源:   赵启斌|潘氏家族及其收藏——记著名收藏家潘达于先生——澎湃新闻  

0 阅读:173
飞绿说历史

飞绿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