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热药共用并不是平性,用药护胃是关键 温凉药或寒热药在一起不会相互抵消而成为平

岭南脾胃 2024-12-28 03:43:39

寒热药共用并不是平性,用药护胃是关键 温凉药或寒热药在一起不会相互抵消而成为平药。它反而会形成运动。 就像大自然中冷热气流相交会形成风。冷气流下降,暖气流上升。其实是形成了一个圆运动。 如果寒热药走到了同一条经就会形成这种运动。 比如桂枝和芍药合用后,它是升上去又降下来形成个圆。 它既不是热也不是寒,或者说它既是热也是寒,但他不是平。平是不动的(不影响气在体内运动速率的原有节奏),寒热是相互运动的,这差别大了。 中药寒热药共用是常事,包括辛味和酸味也是一个道理。辛是阴散酸是阴收,这一收一散也形成个运动,所以像糖蒜,酸辣粉都很开胃,就是运动加快了流通。 甘味和淡味也是一样,甘补湿,淡渗湿,两味共用也会形成流通运动。但有人湿重共用反而生湿,有人缺营养共用反而伤阴,所以体质不同结果也不同,同时也要考虑相对的量。 寒热,辛酸,甘淡这种相对药的使用也是用药进阶的门槛之一。比如桂枝汤,甘草泻心汤这些经方都是寒热或辛酸共用的。 寒热共用的同时也要考虑归经,如桂枝入肝,黄连入心,这两个就形不成小圆,属于各走各的路。但如果他们调整了各经偏性,又有可能同时促进身体整体大圆的恢复。 所有的药无论走哪个经都要经过脾胃,脾胃像个中转站一样,所有药的寒热酸辛等气味都要先对脾胃造成影响。而根据人的体质不同,影响也不同。 如整个药偏寒,而体质也偏寒,特别脾胃寒,那就要加入走脾胃的温热药,如生姜。这样药进来后因为寒减弱了脾胃动能会被姜加快动能形成小圆中和掉。 反过来如果整个药偏热燥。脾胃又偏燥热,就要加入凉润入胃的药比如麦冬,这样热药经过脾胃运转的同时可以补水降速,不至于伤阴。 所以用药的同时护脾胃是很关键的,否则病没好,反而把脾胃搞坏了。那就更加难治了。

0 阅读:2
岭南脾胃

岭南脾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