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人格魅力与其他所有人都不同,交际甚广,不过他的运气真的是不错,他率领的第一支队进入敌后所在区是第三战区,一开始就遇到50军郭郧祺,郭是他小时同学,曾在重庆掩护帮助过他,自然顺风顺水,若换成他人恐怕是很难有后来那样大发展。 战区副司令冷欣,与他堂弟交情颇深,尤其陈修和,黄埔一期生,1929年时陈修和已经是少将,之前还一度担任过蒋介石待从副官,后来可能是担心陈毅与他的关系,便主动提出辞职,去上海专门负责兵工制造技术,是兵工主管张群和陈仪天天打交道心腹, 冷欣跟陈孟熙、陈修和都是黄埔一期生,在国军中也算好读书的,他后来在台湾以后,先后担任过几所学校教授,个人藏书多达一万册,而陈孟熙与陈修和都曾留过法,之所以对他们交好敬重也是自然,还在上海宴请过他们哥三,只是当时他并不知道陈毅真实身份,一打照面,顿觉得他气度非凡。其实陈毅当时的身份是井冈山的红四军代理前委书记,在上海是正在向李立三、周恩来汇报工作。 到了江苏再次相见就觉得很熟悉,还是陈毅提醒了他,不过他倒也算讲情义,真是帮了忙,撤销了要陈毅第一支队接替国军五十二师防地这个命令,因为这命令,明显是三战区司令顾祝同或是中统军统出的主意,是为了借日军的手来消灭陈毅这支部队,但此令偏是由冷欣和三战区参谋长下达,一个千人习惯游击作战支队,完全靠缴获武装又没有任何重武器,怎么担负甲等师防御呢,怎么讲都说不过去,所以,这一命令本身,也就相当于后来发生皖南事变前兆,国民党要消灭新四军一开始就有预谋,这当然引起陈毅愤怒,他直接找上门据理力争,当面提出抗议, 这件命令撤消,一方面也太露骨,实在说不过去,当然 他个人不免担心,万一陈毅会告诉陈修和,这事肯定会传出去,不光是自己的面子放不下,再者陈修和又跟上层人士关系密切,传出去就是人品问题,事关自己仕途。 其实他这人挺怪,他的军事生涯似乎并没有建树,怎么爬到战区副司令这一级那么快,他早年起家于加入了”孙文主义学会”和陈诚、胡宗南、顾祝同、贺衷寒等同为骨干,北伐时任第一军政治部主任,”清党”委员会情报处长,后专事国民党的党务工作,应该算是中统或是贺衷寒之类人物。 他军事上经历较少。1933 年11月在镇压李济深蔡廷锴福建起义时,他率领第四师作为先锋,第一个向邵武发起攻击并夺取这一要地,1934.2月,又是他带领四师迅速抵达泉州郊区,一举切断19路军退路,至此实行了完全包围,迫使19路军彻底的瓦解。1935年入陆军大学正则班,9月军事参议院参议,1936.2.7 晋升少将。1937.12陆军大学13期毕业,1938.10,任十二补充兵训练处处长辖四个团驻浙江江山,因与顾祝同老乡关系于1939.1调三战区江南行署主任,挺进军二纵司令,攻击军左路指挥,野战军指挥,这年冬天,他任三战区副总指挥,是实际军事负责人。 再说陈毅就一千人,还天天跟日军作战,光是屡伏击日军运输队打死好些佐、尉级军官,军用列车多次出轨,甚至还曾打到南京光华门,取得不少战果,连老蒋都亲自下达了贺电赞许,早已成为日军指名要捕获歼灭目标, 事实上,陈毅第一支队深入敌后广大区域积极作战,其根本为了获得武器,新四军刚成立时最缺的就是武器,他们手里拿的仍是刚走出大山老旧破枪,唯一办法只有深入敌后夺取,最好获取的地方应该是国军与日军战斗败退经过的地方才会遗留不少,而且留有日军把守,对他们行动打算国军方面非常欢迎,其实他们内心早就巴不得。 江苏广大区域地形与江西湖南山地完全不同,地势无山,大多是辽阔平坦,很难隐蔽,而一旦被日军咬住则难以脱身,事实上在几次伏击战后,日军曾动用坦克飞机追击过,作战条件一定要适合 尤其是在江苏,部队立足生存,正在陈毅苦于思索,如何在这些区域选择方向时,毛主席指示他们,……派出侦察部队若干天后,主力就可准备跟进,在广德,苏州,镇江,南京,芜湖五个区域内广大地区创造根据地。发动民众抗日斗争,组织民众武装,发展新的游击队是完全有希望的。建议在芽山根据地建立后,进入苏州镇江吴淞三角区,再分一部分进入江北……他还特别指出,在一定条件下,平原也是能够发展游击战争的,条件跟内战时虽然有很大的不同。 当然,无论如何都应该持有谨慎的态度。具体的作战动作应当在具体情况许可之下,这是不能忽视的。 从毛主席的来电指示看出来,他思考问题很细,扩大和生存都是同等重要的。 考虑到这些区域国军撤离,必然遭到日军重点围剿,要尽可能摸清情况,努力让部队适应,并按大的活动范围布置,
陈毅人格魅力与其他所有人都不同,交际甚广,不过他的运气真的是不错,他率领的第一支
太金趣事
2024-12-26 01:40:1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