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3月,俄罗斯一架米格-21在万米高空训练,突然座舱盖凌空爆裂,机内的中国飞行员瞬间被高压气流冲击失去意识。 1994年3月的俄罗斯莫斯科东南部,茹科夫斯基市的上空异常寒冷。一架米格-21战斗机正在万米高空中执行停车迫降的高难度训练科目,机内坐着中国试飞员徐勇凌和俄罗斯教官乌拉尔。 当时的天气状况并不理想,万米高空的气温已经降至零下四五十度,空气稀薄,能见度有限。在这样的环境下,徐勇凌正准备执行训练中最关键的减速关车动作。 就在飞机速度降至450公里每小时,准备关闭发动机的瞬间,一声巨响突然从座舱处传来。强大的气流瞬间涌入座舱,徐勇凌还未来得及做出反应就在巨大的冲击下失去了意识。 幸运的是,徐勇凌的意识很快恢复。他立即采取了两个关键的应急措施:拉下头盔上的风镜抵御寒风,同时打开纯氧供应。 座舱的情况十分危急,破裂的座舱盖玻璃并未完全脱落,而是悬挂在徐勇凌的面前,被气流吹动不断撞击他的脸部。巨大的气流压力使得徐勇凌被死死压在座椅上,无法抬手清除碎玻璃。 在这种极端条件下,徐勇凌只能通过歪着头、侧着身子的不寻常姿势来操控战机。虽然后舱的乌拉尔教官一直在通过耳机呼喊,但巨大的气流噪音让通讯变得几乎不可能。 在这危急时刻,徐勇凌果断做出了降低飞行高度的决定。当飞机降至5000米时,他们已经到达了机场起落航线的位置。 传统程序要求飞机需要先绕跑道一圈后再着陆,但面对座舱随时可能完全解体的风险,徐勇凌选择了更为冒险的直接着陆方案。他迅速完成了减速板放下的动作,当飞机速度降到500公里每小时时,果断放下起落架。 在四转弯改出后,徐勇凌精准地将飞机对准了跑道。当时飞机距离地面高度为800米,这与之前模拟训练的高度恰好一致。徐勇凌凭借着精湛的技术,通过两次完美的拉平动作,最终将这架受损的战机安全带回了地面。 当飞机平稳停在跑道上的那一刻,后舱的乌拉尔教官用俄语喊出了"太棒了"。这声由衷的赞叹,让这个惊心动魄的十分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同时也为两位飞行员之间建立了一份跨越国界的战友情谊。 时间来到1984年,徐勇凌在大学毕业前的招飞体检中成功通过。同年7月14日,他正式进入空军第六航空学校,开始了专业的飞行培训。 凭借着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飞行天赋,徐勇凌很快在飞行员群体中脱颖而出。1989年,他成功晋升为试飞员,开始了更具挑战性的职业生涯。 1993年10月24日,徐勇凌获得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被选派前往俄罗斯格罗莫夫试飞学院参加为期一年的国际试飞员全科培训。这次培训的内容极其丰富,要求掌握包括米格-21、米格-23、米格-29、苏-27、安-24、图-154在内的六种机型。 在格罗莫夫试飞学院的培训强度令人惊叹。每种机型只有一周的理论学习时间,地面实习更是被压缩到仅有一天。这种高强度的培训模式,对飞行员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俄罗斯教官们的训练风格独具特色,他们采用最直接的方式来磨练飞行员的技能。在训练中,教官们经常带领学员进行7G过载的训练,这种强度足以让飞行员的脖子承受巨大压力。 教官们还会在极端天气条件下进行训练,即使在能见度不足1000米的大雪天气中也坚持飞行。这种近乎苛刻的训练方式,让徐勇凌快速积累了各种复杂环境下的飞行经验。 在训练过程中,教官们经常进行一些令人惊讶的飞行动作,比如在100米低空进行筋斗然后直接着陆,或是在大雪覆盖的跑道上降落。这些看似冒险的训练科目,实际上都是为了培养飞行员在极端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在徐勇凌的试飞生涯中,两次跳伞经历格外引人注目。1987年的第一次跳伞发生在一次试飞任务中,当时飞机出现严重故障,不得不选择弃机跳伞。 跳伞后徐勇凌降落在一片原始森林中,独自跋涉了8个小时才遇到一个放牛的小孩。这次经历不仅考验了他的飞行技术,更检验了他在极端情况下的生存能力。 1999年5月20日,命运再次让徐勇凌面临生死抉择。在一次试飞任务中,飞机刚爬升到400米高度,两台发动机就同时起火。 面对这种危急情况,徐勇凌先是尝试进行紧急迫降。但当飞机完全失去控制,开始向地面俯冲时,他不得不做出第二次跳伞的决定。 这两次跳伞经历让徐勇凌成为中国军事航空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他是唯一一位经历两次弃机跳伞后,依然坚持继续执行试飞任务的飞行员。 在第二次跳伞受伤后,徐勇凌仅用了两周时间就完成了身体恢复。四个月后,他就重返蓝天,继续投入到试飞工作中。 2000年11月,徐勇凌迎来了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任务——参与歼-10战斗机的试飞工作。在这项任务中,他完成了488架次的高难度科目试飞,创造了多个重要纪录。 在歼-10的试飞过程中,徐勇凌成为多个重大试飞科目的首飞员。他不仅完成了最多的试飞架次,还圆满完成了最多的试飞任务,为歼-10的研制做出了卓越贡献。
1994年3月,俄罗斯一架米格-21在万米高空训练,突然座舱盖凌空爆裂,机内的中
爱吃凉历史
2024-12-25 19:12:41
0
阅读: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