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骨骼!《济南市总体城市设计修编》 11月28日,《济南市总体城市设计修编(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 文中指出,济南市是中国唯一一座位于岳渎交汇、黄河下游两岸发展的省会城市。此次相关工作以泰山和黄河为生态基底,构建 “大济南” 的空间框架,并且首次开展全域 10244 平方公里的全要素空间统筹与设计。 1、主要规划内容 重点保护与凸显泰山、黄河、长城、泉水等核心价值资源 “通达山河、多廊多点” 的山河格局 营造 “韵律山河、分层塑景” 的山河体验 构建 “一山、一河、一轴、多廊、多片” 的市域特色空间格局。 一山:泰山北麓生态区 一河:黄河生态风貌带 一轴:“山水圣人” 文化轴 多廊:山谷、河流等形成的生态廊道 多片:多元特色城乡风貌分区 山河定泉城 以泰山为生态绿心、黄河为生态主轴,全方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类生态资源,构建以南北走向为主导、东西走向为辅助的生态廊道。 同时,对济西湿地、白云湖、雪野湖等重要的生态节点进行有效连通与融合,形成山河联动的完整生态系统网络。 享青山:远屏、中景、近园 营河湖:水清、岸绿、景美 品清泉:城泉、山泉、乡泉 2、规划目标 通过对济南市的自然生态资源进行系统规划和整合,形成一个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城乡风貌多元的现代化城市空间格局。 枢轴承文脉 1、文化骨架 一轴:“山水圣人” 文化轴 五廊:黄河 - 小清河文化廊等 多带:长清百里御道等 多点:大辛庄遗址、锦阳关等 加强城子崖、灵岩寺、胶济铁路等重要核心节点和片区的保护利用,通过廊带串点,由点及面,构建全面立体的文化空间传承展示体系。 以南北文化轴的生态文化资源为本底,打造 “行走山河,品验齐鲁” 的文化游径。 依托泰山和齐长城两大世界级文化遗产,塑造 “引寺连关,文廊融合” 的文化脊脉。 聚点成核,轴廊链接 一轴承文脉,五廊连多片,多带串多点 五彩焕城乡 1、风貌体系 六类分区 十大场景 泉城都市风貌区 魅力城镇风貌区 都市田园镇村风貌区 沿黄秀美镇村风貌区 低山丘陵镇村风貌区 平原农耕镇村风貌区 提炼 “鹊华秋色”“黄河圣境”“千年冶都、汶河之源” 等最具特色的十大场景,展现泉城山水人文景观的多样性。 分区引导,特色提炼! 1、城市风貌 济南市的城市建设与山水自然景观深度融合,形成了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的独特城市风貌。 这种风貌体现了济南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点,山水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心城区发展 自明清到 20 世纪末,由于受到泰山和黄河之间地形条件的限制,济南市中心城区呈现出带状空间形态。 在新的发展格局下,中心城区正逐步转向以黄河为轴带、鹊华为绿核的组团式发展格局。 这种发展格局有助于有序拓展城市空间,适应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需求。 轴带引领 泉城特色风貌轴:这是体现济南特色的城市轴线。 泉城时代风貌轴:代表济南现代风貌的轴线。 黄河生态风貌带:以黄河为依托,形成生态风貌带。 三心聚核 历史之心:老城区,代表济南的历史文化核心。 现代之心:东部新城,体现济南的现代城市核心。 未来之心:起步区,展示济南未来发展的核心。 鹊华生态核:以鹊华地区为生态核心。 双环八楔 活力内环:城市内部的活力环。 休闲外环:城市外部的休闲环。 八片绿楔:八个绿色楔入城市的区域。 八廊十城 经十路、黄河大道、小清河等城市景观廊:这些是城市中的主要景观廊道。 十多个城市组团:城市被划分为十多个组团进行发展。
城市骨骼!《济南市总体城市设计修编》 11月28日,《济南市总体城市设计修编(
小安说房产了
2024-12-23 20:20:4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