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时间丨轻歌梵语“龟背城”
文/林永芳 图/肖文津
说到运河沿线奇景,不能不提起无锡。在这里,京杭古运河穿城而过,并环城一周,成就了千里运河独一无二的一段环形河道。从空中俯瞰,环形古河道碧水蜿蜒,与周边街区、道路共同构成无锡城区独特的“龟背城”格局。灵龟昂首,是在朝拜那尊屹立山巅、俯瞰人间的灵山大佛吗?
说到灵山,顿觉汗流浃背,腿脚酸软。当年盛夏游灵山的印象清晰如昨。那天,从太湖畔头顶烈日来到灵山,登顶瞻仰大佛,下山伫看“九龙灌浴”,再过“祥符禅寺”“天下第一掌”“百子戏弥勒”等,已是筋疲力尽。可难得一来,缤纷美景应接不暇,怎舍得就此离去。于是拖着酸疼的双腿步入“梵宫”,顿时惊呆——金碧辉煌,精致繁复,无数壁画栩栩如生,光华四射,美到无以复加。我只能借用一句网络语言:亮瞎了我的眼。也算不负我咬牙坚持。
传说,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应老友杭恽将军之邀来到无锡,见寺后主峰层峦叠翠,气象万千,与天竺佛陀说法处的灵鹫山颇为相似,遂将其命名为“小灵山”。赵朴初诗赞无锡灵山大佛:“太湖三万六千顷,八功德水绕灵山。如来百福庄严相,无量光明照世间。”
同样大名鼎鼎的还有古运河畔的惠山寺,以及惠山古镇、惠山祠堂群和寄畅园。“惠山”二字,让人思绪万千,想起阿炳,想起《二泉映月》,想起如泣如诉的《二泉吟》:风悠悠,云悠悠,无锡的雨是你肩头一缕难解的愁,……惠山的泉是你手中一曲愤和忧。梦悠悠,云悠悠,太湖的水是你人生一杯壮行的酒,二泉的月是你命中一曲不沉的舟……
《康熙南巡图》第七卷(无锡至苏州)中,惠山、锡山、黄埠墩……无边美景如串串珍珠,散落在运河畔。黄埠墩是座运河小岛,位于无锡城区环形古运河与新运河西北端交汇处,面积不大,独卧河中。《越绝书》第二卷《吴地书》记载,战国后期,春申君黄歇率百姓“立无锡塘,治无锡湖”,修筑堤坝,将吴王夫差所开通的古江南运河穿越无锡湖的一段与无锡湖分开,河归河、湖归湖,做到运河通航、湖水控制两不误。于是,原无锡湖中的一个无名小岛成了运河中的一个墩,被后人命名为黄埠墩,以纪念黄歇。由于墩基是岩石,得以永久保留。文天祥、康熙帝、乾隆帝等都曾在这里留下诗句或题字,如今是文保单位、大运河世界文物点。
而在古画《清高宗南巡名胜图》“惠泉山图”中,小岛黄埠墩同样独卧河心,河岸芳草茸茸,杨柳依依,群山连绵,树木葱郁,完全是郊野景致。如今黄埠墩周边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两相对照,不禁感慨:袅袅春风依旧在,换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