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公布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最新排名数据,2024年11月,人民币占全球支付总额的3.89%,较上月增加0.96个百分点,反超日元重新成为全球第四大活跃支付货币。
所谓无巧不成书,正是在2023年11月,人民币超过日元,成为继美元、欧元和英镑之后的全球第四大最活跃支付货币,此后连续保持占比在4%以上,并在2024年7月创下4.74%的有记录以来新高。
接下来人民币未能继续保持强势,连跌三月!8月份占比4.69%,9月份意外大降1.08个百分点,跌至3.61%,近10个月来首次跌破4%,被日元反超,排名落到第五,10月份更是跌破3%,占比仅有2.93%,回到2022年11月同期水平。
11月份,人民币终于稳住阵脚,占比和排名双提升,在主要货币的支付金额排名中,排在第四位。美元、欧元、英镑分别以47.68%、22.29%、7.27%占比位居前三位,日元以3.44%占比排名第五位。
在SWIFT体系里,美元一家独大的局面短期内几乎不可撼动,占据“半壁江山”,是第二名欧元的两倍还多,领先优势明显,这就是当前国际贸易和融资领域的现状,美元在全球金融市场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是全球货币的NO.1。
欧元很年轻,今年刚诞生25年,它不是某个国家的单一货币,而是由20个国家组成的欧元区货币联盟,在欧元区内各国之间贸易往来普遍使用欧元作为支付工具,这一“刷分”行为大大提升了欧元在国际贸易市场的份额,排在全球货币第二位只能说是“窝里横”。
和其他老牌发达国家货币不同,人民币能够有如今的地位,位列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外汇交易货币,以及第五大国际储备货币,完全是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来的。
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都是自由兑换货币,而现阶段人民币还有外汇管制存在,流动性上不及其他货币。因此,人民币在外国——外国的贸易往来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用于中国的跨境进出口贸易,在跨境交易总额中,接近50%使用人民币结算。
人民币在SWIFT体系内个位数的占比,我们不必自怨自艾,这个世界离开SWIFT照样能进行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比如俄罗斯从2023年10月开始,禁止使用SWIFT系统,再加上中俄贸易90%以上使用本币结算,SWIFT根本统计不到。
此外,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民币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CIPS,直接参与者之间的贸易结算,完全绕开了SWIFT系统,实现了全流程闭环操作,一站式支付清算服务。CIPS系统推出近10年来,不断扩大服务圈,基本实现了“哪里有人民币,哪里就有CIPS”,截至2024年11月末,CIPS系统共有直接参与者161家,间接参与者1431家,分布在全球118个国家和地区,业务可通过4800多家法人银行机构覆盖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
人民币在SWIFT体系内占比提升固然可喜,短期的占比回落也不必大惊小怪,这并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全部,货币互换规模不断扩大、CIPS快速发展,都是来之不易的成绩,同样值得肯定。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是一项需要坚持不懈推进的长期工程,一口吃不成胖子,随着金融市场高质量对外开放的稳步推进,人民币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