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护学岗”:教育不应陷入保姆式保护的误区 2010.5.4 在教育领域的

百智聊人啊 2024-12-19 09:21:28

反思“护学岗”:教育不应陷入保姆式保护的误区 2010.5.4 在教育领域的众多现象中,“护学岗”的广泛设立值得我们深刻反思。不知从何时起,也不清楚始于何地何校,“护学岗”如一阵风般迅速席卷全国,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几乎无处不在。它看似充满温情,以保障孩子的安全为初衷,然而,若深入剖析,却会发现这一举措实则存在诸多弊端,其背后隐藏的是保姆式的护犊心理,这种心理不仅无法达成培养教育孩子的预期目标,反而对孩子的成长与适应能力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逐步探索世界、认识自我、积累经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适度的风险与挑战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正如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在经历一定的风雨洗礼后,孩子才能真正茁壮成长,学会独立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与挫折。然而,“护学岗”的存在,却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孩子锻炼自我保护能力和应对外界环境的机会。每天在专人的护送下进出校园,孩子如同被放置在温室中的花朵,脆弱而缺乏韧性。长此以往,他们将难以形成对危险的敏锐感知和有效应对策略,一旦脱离了这种过度保护的环境,便极易陷入无助与迷茫之中。 这种保姆式的护犊心理也极易在孩子心中滋生依赖意识。当他们习惯了被全方位保护时,自主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便会被严重忽视。在校园里,他们可能会认为自身的安全完全是他人的责任,从而放松对自我行为规范的要求。例如,在上下学途中,可能会因为有护学岗的存在而随意奔跑打闹,忽视交通规则,这不仅增加了潜在的安全风险,更不利于其良好行为习惯和纪律意识的养成。而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这种依赖心理将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巨大阻碍,难以适应竞争激烈、充满挑战的社会环境,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此外,“护学岗”的普遍设立还可能给孩子传递一种错误的社会认知。他们会误以为社会处处都是安全无忧的,人与人之间不需要相互尊重与自我约束。然而,现实社会并非如此,它既充满美好与温暖,也存在着各种复杂的情况和潜在危险。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能正确认识这一点,当他们踏入社会后,一旦遭遇挫折或不公,可能会产生心理落差,甚至对社会产生恐惧或不满情绪,影响其心理健康和社会融入。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保障孩子安全的重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要采取这种保姆式的过度保护方式。学校和社会应致力于通过安全教育课程、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系统地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如何识别危险、避免危险以及在危险来临时如何正确应对。例如,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组织火灾逃生演练等活动,使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增强自我保护的技能与信心。同时,家庭也应积极配合,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对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和责任感的培养,适当放手让孩子去面对一些小挑战,如独自上学、参与家务劳动等,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步成长为独立、自信、有担当的个体。 “护学岗”现象背后反映出的保姆式护犊心理是教育理念的一种偏差。我们应及时纠正这一错误倾向,为孩子创造一个既能保障其安全,又能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们在风雨中学会坚强,在挑战中不断进步,真正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栋梁之材。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回归其本质,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0 阅读:81
百智聊人啊

百智聊人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