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长相思》,纳兰性德的写作背景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

书易聊文化方式 2024-12-18 23:19:15

两首《长相思》,纳兰性德的写作背景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李煜的《长相思》是一首描写思妇心绪的词,写作背景是李煜的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词中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词风和后期的哀转悱恻大相径庭。 纳兰性德在词的开头,“山一程,水一程”描绘了伴随皇帝出行时的一路上的风景,形成了山回水转的意境,突出了旅程的漫长和艰辛。而“身向榆关那畔行”则明确指出了关外行进的方向,进一步强调了身处关外之人的思乡之情。 “夜深千帐灯”,描绘了夜幕降临后,营帐中点起的盏盏灯火,壮丽辉煌,却也透露出一种孤独和寂寥的感觉。这一幕无疑加深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风一更,雪一更”,这里的“更”指的是时间,旧时夜里的一种计时单位。作者用这种形式来描述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更加凸显了他无法入眠的痛苦和思乡的无助。 “聒碎乡心梦不成”中,“聒”是声音嘈杂的意思,这里指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眠。这种声音使得词人更加想念家乡,思念故人,强烈的感觉甚至让“梦不成”。 最后一句“故园无此声”是常考点,对表现手法有要求,用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种写法用在尾句既能大气磅礴的收尾,又能总结全文。

0 阅读:16
书易聊文化方式

书易聊文化方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