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最没本事的,就是一帮长嘘短叹,吟风弄月,不务实干,脱离实际生存需求的文人。 而中国这种文人的分水岭,历史上有两个时期,一是西汉独尊儒术时候,一些个文人多起来,但需要解释的,那时的儒家并不同于后世的儒家,礼乐射御书数,都得会。并不是后世称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就为儒生。所以《三国演义》里王郎都能披挂上阵,与高手过几招。而且礼并不是如同现在一样,只是礼数,而是在法制层面有严格规定,如天子乘辇,仪仗多少人,什么样子,大臣什么样,都有级别规定。越礼行为是绝对不可以的。如周礼习俗,天子嫁女,不能自己主持,要找主持婚礼之人,主婚人要找诸侯,有公爵之位的,所以天子之女叫公主。 但是,那时候由于崇儒举荐制,评举风俗。文人就多了起来,许多汉辞赋,华美异常,但九成是虚言。这种文人多半如同现代网红,靠夺人眼球,靠人打赏生活。大本领的人不多,大事也不敢托付这样的人,因为务虚不务实。 真正有本事的文人,则是那种切论实干的文人。所以汉魏也有许多经学大家,鉴别人才高手。许多能人。 而另一个分水岭则是隋朝实科举制度,隋朝短命,但唐朝以诗名世,然诗人获爵禄者却无几人,而真正得志者,《后唐书》说仅高适一人。 其实想想也确实如此,因为唐朝诗人,获爵位,高官的虽也有几人,但那几人并不全是靠个人努力打拼,而且其官位虽高,心志所求却未必获得,如张九龄也曾为相,但为李林甫等排斥,如白居易,虽也曾高官,也封侯,但其实白居易一生起起伏伏,并不得意,支持永贞革新却革新失败,谏言平藩镇却被贬江州,后来虽然又被提拔起用,却碰到李德裕等人朋党之争,不得已相避之。郁郁病逝。 李绅倒是高官厚禄,但死后被追削三次官职,子孙都不得入仕。 只有高适,既非科考,又非别人荐举,完全是碰到兵荒马乱年代,一步步打拼崛起的。而且皇帝信任,委以重任,善始善终。死后追封礼部尚书,谥忠。这是别人没有的待遇,虽然前半生流离浪荡,但后半生大志渐遂。 其余诗人,但凡虚发豪言,人情不练达者,或者天真烂漫,脱离现实者,皆命运多舛。 如李白,自认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但是最后落得什么光景?其实李白欲求荐为官,却得罪权贵,隐居庐山一顿,欲出仕却投错了门,人情时势完全不审。诗人,大抵多这种性格。虚言文人,大多这种行为。如王勃,批评权贵斗鸡遭到抨击。虽写出千古名篇《腾王阁序》,却落水而死。 其实仔细想想,文人重气节,世人重身份;文人尚傲骨,世人尚富贵;文人率性直言,世人审时度势;文人自不量力,世人量力而行。 这些都造成了天真文人大话满满,自以为是傲骨棱棱,到头来却低三下四的行为。李白不这样么!其实仔细想想,满朝文武,谁让高力士脱过靴?那个能耐,军功,政绩不比李白出色,身份不比李白重,李白仅凭诗彩,皇帝一时兴致,就让高力士脱靴,完全不计当众打人脸的后果。世间多少虚言文人,把一时虚名,当成了能力,得意时张狂言,怼天怼怼地怼空气,倒霉时,也没骨气了,求爷爷告奶奶,李白追随永王不就这样么?被捕入狱,又求这个又求那个!完全放下了当初让高力士脱靴的身段。 而中国文学其实并不是教人虚言任性的。恰恰相反,中国文学是教人陶冶性情,体物量志,增益道德,佐理世治的。 所以,中国还有另一种文人,如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如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如朱熹,“新知培养转深沉。” 如王守仁,“险夷全不滞胸中,宛如浮云掠太空。 波涛静海三万里,明月飞锡下天风。” 这些人,虽并不是大志得遂,志得意满人物,而且平生常遇波澜困苦,但始终能豁然通达,坚持不懈,意不骄而气不馁,守天命而尽人事。于世治作用而言,全不是虚言文人所能比的。 所以中国从文之人,一定不要文未近道,先扬自性。对自己命运,对社会,皆无好处。 ,
自古以来,中国最没本事的,就是一帮长嘘短叹,吟风弄月,不务实干,脱离实际生存需求
默玄吟雷爱文学
2024-12-16 08:16: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