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为儒家五经之一,孔子编《尚书》的目的是什么? 《尚书》是儒家五经之一,原名《书》,是一部追述上古事迹的著作汇编。它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四个部分,记载了从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到东周(春秋中期)的历史事件和政治思想。 《尚书》不是史书,但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了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反映了上古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情况。该书由孔子编定,并经过历代学者的研究和注释,形成了现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包括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 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西晋永嘉年间战乱导致今、古文《尚书》散失,东晋时期出现了由梅赜献上的版本,包括今文尚书33篇和伪古文尚书25篇。此外,2008年清华大学入藏的战国竹简中发现的《傅说之命》三篇与伪古文《尚书》的《说命》篇内容不同,进一步证明了传世伪古文《尚书》系后人伪作。 那么孔子编《尚书》的目的是什么呢? 我觉得孔子编《尚书》主要有几个原因哦。一方面,孔子对当时社会现实失望,仕途也受挫,他明白自己无法直接通过做官改变社会,于是希望通过编订教材,培养出他心目中的“圣人君子”,来间接地实现他的理想。另一方面,《尚书》中记载了很多上古先贤的言行,以及朝代兴废的原因,读《尚书》可以了解先贤治政之本,对个人修身、知朝代兴废都很有帮助,孔子很看重这些历史档案的价值,认为有必要把它们整理保存下来,供后人学习效法呢。 孔子生活的时代,周室已经衰微,礼乐制度废弛,许多古代文献残缺不全。为了恢复和传承古代文明,孔子对《尚书》进行了筛选和整理。他精选出了一百篇,按时代次序排列,作为教学用的教材。孔子认为,通过这些文献,可以追溯三代之礼,记录唐尧、虞舜到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从而保存和传承古代的文化和智慧。 此外,孔子编纂《尚书》的具体过程也有一些历史记载。传说孔子得到了黄帝后代帝魁所流传下来的书,共有3240篇。孔子舍去了上古的部分,保留并删定了能够反映儒家思想倾向的120篇,其中102篇被定为《尚书》,另外18篇定为《中侯》。这些工作使得《尚书》成为儒家经典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尚书》为儒家五经之一,孔子编《尚书》的目的是什么? 《尚书》是儒家五经之一,原
神力二三
2024-12-15 08:10:5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