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心理学家好奇:为何中国打过仗的老兵,很少有战后应激障碍? 战场,是血与火的熔炉,是人性与意志的试炼场。炮火硝烟中,战士们直面死亡,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心理压力。 战争结束后,一些士兵会受到战后创伤综合征(PTSD)的困扰,噩梦缠身,性格骤变,情感麻木,甚至出现极端行为。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困扰着无数退伍军人。 要解开这个谜题,首先需要了解PTSD究竟是什么。简单来说,PTSD是指个体经历或目睹了极端创伤性事件后,产生的持续性心理障碍。 其症状多种多样,包括反复出现侵入性的创伤性记忆、噩梦、闪回、回避与创伤相关的刺激、情绪麻木、过度警觉、易怒等。这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可能导致自残或自杀行为。 对比中外军人的差异,或许能找到一些线索。一些研究表明,西方军队中个人英雄主义的文化氛围,可能导致士兵独自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同时,部分西方国家的士兵可能缺乏明确的战争目标和坚定的信仰,这使得他们在战后更容易感到迷茫和失落,从而加剧PTSD的风险。例如,越南战争期间,许多美国士兵并不理解战争的目的,对战争的正义性产生怀疑,这无疑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而中国军人则不同。他们从小就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根深蒂固。这种深厚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为他们构筑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他们在战场上能够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英勇战斗,即使面临生死考验也毫不畏惧。 除了爱国主义精神,中国军人之间深厚的战友情谊也是他们心理韧性的重要来源。在战场上,他们并肩作战,生死与共,这种相互扶持、共同进退的战友情,能够有效缓解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老兵们经常回忆起在战场上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场景,这些温暖的回忆成为他们对抗PTSD的有力武器。 此外,国家和社会对军人的尊重和关爱,也为他们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各项优抚政策和社会支持,帮助退伍军人顺利回归社会,重新融入正常生活。这种来自社会和国家的关怀,能够有效减少他们的心理负担,降低PTSD的发生率。 然而,仅靠这些因素还不足以完全解释中国军人强大的心理韧性。一些学者认为,文化和历史因素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有着悠久的战争历史,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的洗礼。这种独特的历史经验,或许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国人的心理,使他们对战争的适应性更强。 当然,“基因记忆”假说目前还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支持,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完善逻辑体系,也对中国军人的心理韧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值得强调的是,虽然中国军人PTSD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完全免疫于PTSD。我们仍然需要关注和重视退伍军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继续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外国心理学家好奇:为何中国打过仗的老兵,很少有战后应激障碍? 战场,是血与火的
讯仕说过去
2024-12-14 15:46:4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