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上海下乡知青不顾身边所有人的反对,执意迎娶一位农村傻姑娘为妻,而在新

宋看社会 2024-12-14 11:47:04

1979年,上海下乡知青不顾身边所有人的反对,执意迎娶一位农村傻姑娘为妻,而在新婚之夜当新郎颤抖地解开新娘的衣扣时,新娘却突然尖叫一声,一拳打在了新郎的脸上。 1969年,17岁的戴建国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黑龙江逊克,作为一名上海知青,他第一次体验到农村生活的艰辛,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戴建国虽然满腔热情,但农活的繁重超出了他的想象,笨拙的双手第一次握住锄头,手掌很快便磨出了水泡,但他咬牙坚持着,因为他明白,这是自己必须经历的洗礼。   就在戴建国独自在田间埋头苦干时,一道温柔的目光悄然落在了他的身上,那是村里出了名的姑娘程玉凤。玉凤看着戴建国笨拙的动作,心中泛起一阵怜,她知道,这个城里来的男孩需要帮助。   于是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玉凤都会悄悄来到戴建国的田边,把他的活儿干上一部分,等到太阳升起,玉凤便悄然离去,没留下一点儿痕迹。   日复一日戴建国渐渐发现,他的活儿总会神奇地少一些,他开始留心观察,终于发现了玉凤的身影,玉凤羞红了脸,低下头不敢看他。   戴建国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在这个陌生的土地上,有人在默默关心着他,帮助着他,那一刻,玉凤纯真质朴的形象,深深烙印在了戴建国的心底,从此戴建国和玉凤成了形影不离的好,而爱的种子,也在心中悄然萌芽。   然而现实的阶层鸿沟,横亘在两人面前,玉凤的父亲,是一个传统而保守的农民,当他得知女儿与知青来往密切时,勃然大怒,在他看来知青总有一天要回城,而他们农家姑娘,就应该找一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过一辈子。   于是他把女儿反锁在家中,拒绝她与戴建国继续往来,玉凤日夜以泪洗面,绝食抗议,但父亲的心意已决,1974年春节前夕,戴建国回上海探亲,玉凤父亲瞅准时机,给女儿安排了一桩婚事。   当玉凤得知此事时,哭得昏天黑地,撕心裂肺地喊着“我不要嫁人,我要等戴哥回来!”但父亲岂容她反抗?一巴掌甩在女儿脸上,把她打得晕了过去。   戴建国并不知晓这一切,当他再次回到村子,却得知玉凤已经出嫁的消息,他如遭雷击,浑身颤抖,他明白,是自己辜负了玉凤,是自己的优柔寡断,葬送了两人的未来,愧疚、悔恨,如洪水般席卷而来,几乎将他吞没。   玉凤出嫁后本以为新婚之夜会是一个新的开始,谁知她早已被伤痕累累的心灵击垮,当新郎解开她的衣扣时,玉凤突然失控,疯狂地挣扎、尖叫、抓打,她的眼中,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光芒,取而代之的,是深不见底的绝望,从那一刻起,玉凤变成了一个行为失常的疯女人,她整日茫然地游荡在村中,时而放声大笑,时而痛哭流涕,她口中念叨的,只有一个名字:戴建国。   戴建国听闻玉凤婚后发疯的消息,心如刀割,他知道玉凤的痴狂,源于自己当初的不辞而别,一念及此戴建国再也按捺不住,他辞去了教师的工作,毅然决然地回到了村中,他要照顾玉凤,他要用自己的余生,来弥补当年的过错,哪怕玉凤已经疯癫,哪怕她的家人百般阻挠,戴建国仍然坚定地迎娶了玉凤。 新婚之夜当戴建国颤抖地解开玉凤的衣扣时,玉凤突然尖叫一声,一拳打在了戴建国的脸上,鲜血从他的鼻子里流出,但他却紧紧抱住了失控的妻子,他任由她在自己怀中挣扎、哭喊,任由她宣泄心中的创伤,泪水模糊了戴建国的双眼,但他的心,却前所未有地坚定,此生他再不会放开玉凤的手。   照顾一个行为失常的妻子,谈何容易,玉凤时而歇斯底里地砸碎饭碗,时而又呆坐在墙角,对着虚空喃喃自语,戴建国不厌其烦地收拾残局,一次次轻声安抚,他学会了给妻子换尿布,学会了哄她入睡,学会了处理她指甲划伤的伤口,在旁人眼中,这是何等的疯狂,但对戴建国而言,这是爱的必修课。   上天终于眷顾了这对苦命鸳鸯,1980年他们的孩子呱呱坠地,玉凤呆滞的眼中,也第一次露出了久违的温度,孩子是他们爱的结晶,是上天赐予的最好礼物。   1997年戴建国的母亲年事已高,希望儿子能接她去上海养老,戴建国二话不说,带着玉凤和孩子,举家迁往魔都,这对玉凤而言,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但戴建国没有畏惧,他依然那样不离不弃,用爱浇灌玉凤受伤的心灵,他牵着玉凤的手,带她融入这个全新的世界。   清晨他们在小区里散步,呼吸绿树间的新鲜空气,午后他们在家中读书,徜徉在文字营造的奇妙境界里,渐渐地玉凤不再惶恐,她开始尝试与邻里打招呼,开始学着做一些家务,戴建国欣慰地发现,在春风的滋润下,玉凤脸上重新绽放了笑容,那个纯真质朴的女孩,又回来了。   岁月荏苒,两鬓染霜,回首这段跌宕起伏的人生,戴建国和玉凤都感慨万千,缘分让两个世界的人走到了一起,爱,让他们跨越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一晃眼,他们的孩子也长大成人,拥有了自己的家庭,每当看到儿子的孩子,玉凤总会喜上眉梢。   信源:2024年10月14日,搜狐网:爱的真谛:我母亲的疯狂与父亲的坚守

0 阅读:0
宋看社会

宋看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