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300名八路军战士被1200名日军包围,一番激战后八路军面临着弹尽粮绝的困境,此时一名地主挺身而出 1939年3月,一个宁静的早晨,山东陵县大宗家村的空气中弥漫着一丝紧张的气息。村里,300名八路军战士在历经几场恶战后,正在短暂休整。 一支1200多人的日军队伍,正悄然逼近,带着4门山炮、4门迫击炮和一个骑兵中队。他们的目标明确,就是要歼灭这些八路军! 八路军115师的第5支队,是一支英勇善战的队伍。此时,指挥战斗的是副支队长龙书金和支队长曾国华。 龙书金从湖南茶陵一个农民家庭走来,自幼学习武术,参军后更是屡立战功。他在这场战斗中的表现,注定将被载入史册。 拂晓时分,日军发起了猛烈炮轰,村中警报声四起,八路军战士迅速投入战斗。枪林弹雨中,战士们紧握武器,毫不畏惧。 敌众我寡,八路军战士们凭着简陋的工事和顽强的意志,抵抗着一轮又一轮的进攻。 日军一次次冲锋,却被他们击退。哪怕子弹渐渐耗尽,他们也不放弃,拿起大刀和刺刀,与日军肉搏。 有人身中数弹,依然拼尽全力,有人手中无武器,便抄起砖头、石块,猛砸日军。 面对如此英勇的八路军,日军头领愤怒不已,竟下令加大火力,誓要消灭这支“顽固的抵抗力量”。 就在这绝境之时,一位名叫赵振德的乡绅出现了。 赵振德是大宗家村的乡绅,家境富裕、性格豪爽,人称“五疯子”。平日里,他深恶痛绝日军的残暴,暗中储存了一批弹药,随时准备支援抗日部队。 听到八路军的困境,他毫不犹豫地冲到龙书金面前,大喊:“龙副支队长,我家里还有10000发子弹和500枚手榴弹,赶紧去拿吧!” 龙书金一愣,随即欣喜若狂。他立刻派人跟随赵振德去取弹药。此时的赵振德心中只剩一个信念——这些弹药,终于能派上用场,能救八路军的战士们! 弹药送到后,战士们再次士气大振。他们手握充足的武器,对日军展开了反击,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 赵振德的义举,不仅救了战士们的命,更成为那个时代民族大义的象征。 龙书金是这场战斗的灵魂人物。他曾参加过苏区反“围剿”战斗和长征,一路历经艰辛,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作为一名勇猛的指挥官,他不顾自身安危,冲在前线。 在一次激战中,为了掩护一名战士,龙书金的左臂被子弹击中,骨头碎裂,但他强忍剧痛,继续指挥作战。他的坚韧与顽强,成为战士们心中的榜样,也使敌人胆寒。 这一战,龙书金的左臂永久残疾,成为他一生的印记。然而,这并未阻挡他继续投入战斗。他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屡建奇功,后来更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大军区级别的将领。 当日军火力越来越猛时,支队长曾国华果断决定突围。他组织部分部队从侧翼分散突围,但不忘龙书金率领的10连和12连仍被困在村中。 他带领援兵杀了回去,与龙书金的部队会合。 战士们在日军包围圈中拼死搏杀,依靠赵振德捐献的弹药支撑到援军到来。终于,他们在村东北方向撕开了一道口子,成功突围。 此役,八路军第5支队共歼灭日军500多人,以劣势装备换取了巨大的胜利。 在这场战斗中,另一位地主宗子敬也出手相助。宗子敬对八路军的纪律性和为民作战的精神深感钦佩,将自家大宅院提供给八路军做休整地,并捐出家中枪支弹药支持战斗。 他的义举再次证明了在民族危亡之际,不同阶层的人们同仇敌忾,共同抵抗外敌。 八路军深得民心,与当地百姓建立了深厚的联系。赵振德、宗子敬等人的支持,使得八路军在后续战斗中更加坚定了抗战决心,也为八路军在山东的长期抗战奠定了民众基础。 战斗结束后,龙书金被送往医院治疗。没有麻药,医生硬是将他左臂的碎骨清除,他一声不吭,默默忍受,显示出惊人的意志力。 这场战斗对龙书金的军事生涯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左臂从此比右臂短了2寸,但这份坚韧的精神也成为他日后带兵打仗的标志。 解放战争时期,龙书金率领的17师被誉为“猛虎师”,多次在东北战场上打出漂亮仗,成为赫赫有名的攻坚猛将。 他的部队在四平、锦州、天津等战役中屡建奇功,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他赢得了战友和百姓的尊敬。 大宗家战斗不仅是八路军与日军的一次交锋,更是一场民族精神的传承。赵振德和宗子敬的义举,龙书金和曾国华的英勇,都是那个时代无数抗日英雄的缩影。 那些在战火中浴血奋战的八路军战士、无畏牺牲的民间英雄,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寸山河,都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
抗日战争时期,300名八路军战士被1200名日军包围,一番激战后八路军面临着弹尽
怀瑶看娱乐
2024-12-13 10:31:43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