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对于孩子们而言,世间万物皆可成为他们的玩具,处处充满了探索与乐趣 只要孩子

山里记食美 2024-12-12 15:40:52

其实,对于孩子们而言,世间万物皆可成为他们的玩具,处处充满了探索与乐趣 只要孩子们能沉浸于玩耍之中,并从中获得无尽的快乐与满足,这对他们的大脑发育便是极佳的促进。 我们对待孩子的“玩”应持有一份纯粹,不必过于功利。并非只有热衷于益智玩具的孩子才称得上聪明。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有些玩具能给孩子带来欢乐,却并不一定都是有益的,比如手机和电视。 以下三种玩具,我们可以更多地提供给孩子: 大自然的馈赠 人为何要亲近自然?脑科学家指出,人在感受美好时,大脑的某个区域会异常活跃——《通往幸福的教育》。 随着现代物质生活的丰富,商场里的玩具琳琅满目,儿童游乐场随处可见。但孩子们最钟爱的玩具,往往隐藏在大自然之中。 将孩子置于大自然,你会发现他们仿佛是大自然的孩子,能发掘出无数种玩法: 与水嬉戏,在小溪中翻开石头寻找螃蟹、蝌蚪,捞鱼抓虾;在大海边追逐浪花,捡拾贝壳。 与沙土为伴,哪怕没有挖沙工具,孩子也能捡起一根棍子,乐此不疲地挖掘,用沙子堆砌城堡,制作蛋糕,插上树枝当蜡烛,再点缀几片树叶。 与花草树木共舞,孩子们无一不爱揪树叶、拔草。在他们眼中,树叶和草能变幻出无数场景,成为恐龙的粮食或装食物的盘子。 与风共舞,将风筝交给风,让它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自己则紧紧拽着风筝线,等待风的信号。风强时,使劲放线;风弱时,欢快奔跑。 与雪同乐,堆雪人、打雪仗,在雪地上尽情玩耍。 与昆虫为友,蚂蚁、西瓜虫、蜜蜂等昆虫,在大人眼中或许微不足道,但在孩子眼中却是神秘的宝藏。他们会因找到一只蚂蚁而欢呼雀跃,瞪大眼睛仔细观察。 别把孩子束缚在“玻璃罩子”里,用规则束缚他们的天性。即便不带玩具出门,孩子也能迅速与大自然中的玩伴打成一片。 放松、自由、快乐的感受,是孩子大脑和身体发育的重要推动力。 纪录片《国家地理》中,许多编辑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原生态小花园,对植物、昆虫的特点和习性了如指掌。他们对自然的热爱,最终转化为一生的事业。他们的谈吐从容不迫,这或许正是长期浸润在大自然中获得的安宁与平静。 因此,如果要选择一种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玩具,大自然无疑是首选。 家中的废旧物品 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感受:花大价钱买的玩具,不如一个塑料袋或一包抽纸巾好玩。 在纪录片《他乡的童年》中,芬兰幼儿园里的玩具几乎都是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废旧物品。锅碗瓢盆、塑料瓶等在我们眼中是“破烂儿”,但在孩子们手中,却能充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低幼阶段,不必给孩子买太多玩具。我们可以将家里的生活用品提供给他们玩耍。 我儿子小时候最喜欢往厨房钻,因为厨房里有许多锅碗瓢盆能发出声响。我索性给他两个盆和一个勺子,再装一些大米和豆子,让他舀来舀去。他可以从这个盆里舀到另一个盆里,或者把大米里的豆子挑出来;也可以用手抓起一把米,看着米从指缝里慢慢漏出去。大米玩腻了,就给他几个荷兰豆,让他剥豆子。这种抠抠摸摸的玩法,他能安静地玩上好几十分钟。 我家的沙发垫子、梯子、洗脸盆、枕头等,都是儿子的玩具素材。我时常惊叹于孩子的想象力,他们能把任何东西变成玩具。 这种玩法的好处在于能充分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能自由自在地利用手边的东西进行游戏创造,玩得不亦乐乎。当然,弊端也很明显:家里可能会变得乱糟糟的,增加了我们的劳动量。 家长DIY的玩具 如果家长有时间和精力,也可以利用废旧物品自制一些小玩具,孩子们同样会非常喜欢。 比如,可以制作一个存钱罐。先做一个留有一条缝的封闭纸盒子,再剪一些圆形和长方形的纸片,让孩子拿起纸片塞进去。在塞的过程中,孩子会发现圆形的纸片很容易塞进去,而长方形的纸片只有竖着拿、从短边塞才能进去。 再比如,可以模仿蒙氏形状嵌板制作一个玩具。剪一些不同大小的圆板,让孩子自己去尝试放进正确的圆洞里。 或者在一个盒子背面扎一些小孔,用棉签当做西瓜子,让孩子去插洞洞。这样既能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又能让他们享受玩耍的乐趣。 在满足以上几种玩具的前提下,我们再考虑给孩子补充一些益智类玩具。 在很多父母的期望中,玩具必须经过精心设计、巧妙构思,能够开发孩子的大脑。他们误认为只有让孩子更聪明的玩具才算得上是“好玩具”。 因此,我们能看到,只要玩具简介上带有“益智、获奖、激发大脑潜能”等广告词,就能迅速吸引家长的眼球。 这类玩具固然有益智的作用,但如果我们过于追求“益智”的目标,反而会适得其反。当孩子无法玩耍时,我们会生气、着急、愤怒,认为孩子连这么简单的玩法都不会,是不是智商不够高? 在这样的情绪下,益智玩具带给孩子的就不再是快乐,而是挫败感。

0 阅读:0
山里记食美

山里记食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