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无障碍沟通?掌握这三个捧哏技巧成为优秀倾听者 每天放学后

山里记食美 2024-12-12 15:32:26

如何促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无障碍沟通?掌握这三个捧哏技巧成为优秀倾听者 每天放学后,我的儿子都会迫不及待地与我分享学校里的点点滴滴:哪位同学中午又迟到了,哪位老师的课堂总是充满竞赛氛围让他不太喜欢,学校的午餐汤品味道如何不尽人意,还有他如何在课堂上鼓起勇气回答了问题……这些日常的琐碎,我却乐在其中,因为这是我与孩子之间亲密无间的桥梁。 孩子的奶奶常常羡慕地说:“真好,墨墨什么都愿意和你说,不像他爸爸小时候,问什么都不说,真是急死人。”我始终相信,没有孩子天生就不愿意表达,从牙牙学语到滔滔不绝,再到后来的沉默寡言,这背后一定有着复杂的因素在起作用。 前段时间,我开始尝试跑步,并满怀激情地与家人分享我的新目标——完成一场半程马拉松。然而,当我兴冲冲地向奶奶宣布这一计划时,她的回应却像一盆冷水:“那你得坚持跑才行,别跑几天就放弃了。”那一刻,我的热情仿佛被瞬间浇灭。分享的快乐,在那一刻变成了被质疑的尴尬。 我意识到,很多时候,父母在倾听孩子时,往往会不自觉地陷入说教的陷阱。他们希望孩子能够避免走弯路,却忘记了倾听和理解的重要性。孩子们渴望得到的是安慰、理解和倾听,而不是指责、说教和训斥。当父母的回应与孩子的期待不在同一个频道上时,沟通自然就变得困难重重。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愿意与父母无话不谈呢?关键在于掌握三个捧哏技巧,成为孩子心中的优秀倾听者。 首先,要学会顺着孩子的话题说下去,用“这样啊?然后呢?继续说,还有呢?”等话语接住孩子的话茬,同时用眼神和表情传达出对孩子话题的浓厚兴趣。这样做可以鼓励孩子继续表达,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到更多孩子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其次,不要急于对孩子的表达做出评价或判断。孩子们往往更希望在父母那里得到情绪上的共鸣和支持,而不是被当作一个需要被评判的对象。当孩子分享学校里发生的事情时,我们可以说:“哦?发生了什么事情?快和我说说。”这样的回应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从而更愿意与我们分享他们的经历和感受。 最后,要学会穿针引线,通过提问和引导的方式了解孩子的看法和做法。我们可以问孩子:“你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呢?如果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做呢?”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孩子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孩子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如果孩子的回答与我们的期望有所不同,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看法,但要以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进行,避免直接批评或指责孩子。 就像相声中的捧哏一样,我们要学会在亲子沟通中扮演好倾听者的角色。不要让孩子的话僵在空中或掉在地上,而是要用我们的回应和反馈托起他们的表达欲望和沟通热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建立起无障碍的沟通桥梁。

0 阅读:0
山里记食美

山里记食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