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苏俄的本质,诗人徐志摩曾有过一针见血的评价,这也就是著名的“血海论”,其言辞

幻露聊过 2024-12-10 23:09:31

对于苏俄的本质,诗人徐志摩曾有过一针见血的评价,这也就是著名的“血海论”,其言辞犀利,思想深刻,表现出了非凡的洞察力,至今仍然让人有振聋发聩之感,也颠覆了我们以往对徐志摩的固有印象。 其实,徐志摩最初和鲁迅、胡适等文化名人一样,对于苏俄这个新生事物持有欣赏的态度,他在自己的文章中更是不吝赞美之辞,例如这样的描述:“那颜色是一个伟大的象征,代表人类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时期,不仅标示俄国民族流血的成绩,却也为人类立下了一个勇敢尝试的榜样。” 然而,和著名哲学家罗素类似的是,徐志摩亲身游历过苏俄后,对于理想主义的幻梦很快就破灭了,而是转向了怀疑和批评,并将自己的感想写进了《欧游漫记》。在莫斯科游历期间,他曾拜访过托尔斯泰的女儿,才得知托的作品已在书店里绝迹,他不禁感叹:"假如有那么一天,你想看某作者的书,算是托尔斯泰的,可是有人告诉你:不但他的书再也买不到,你有了书也是再也不能看的——你的感想怎样?……" 在《欧游漫记》的最后,徐志摩提出了著名的“血海论”:“我觉得这世界的罪孽实在太深了,枝叶的改变,是要不到的,人们不根本悔悟的时候,不免遭大劫,但执行大劫的使者,不是安琪儿,也不是魔鬼,还是人类自己。” “莫斯科就仿佛负有那样的使命。他们相信天堂是有的,可以实现的,但在现世界与天堂的中间却隔着一座海,一座血污海,人类泅得过这血海,才能登彼岸,他们决定先实现那血海。” 如果不是这篇《欧游漫记》,或许世人对徐志摩的印象永远停留在多情和浪漫的标签上。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徐志摩深入实地考察,并在有了完整的了解后,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不随波逐流,这种精神高度在当时是很难能可贵的,也值得今天的我们深度思索。

0 阅读:39
幻露聊过

幻露聊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