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一场触动心灵的公路之旅。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主角托尼

一娱的三分地 2024-12-10 20:50:40

《绿皮书》:一场触动心灵的公路之旅。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主角托尼・利普是个意大利裔白人,在纽约一家夜总会做保安。 可夜总会因为要装修,所以需要停业一阵子,托尼一下子没了工作,可老婆和孩子还在家里等着用钱,得赶紧找份新工作。 这天有个电话主动联系到托尼,表示有个给黑人钢琴家唐・雪利开车的活儿,薪资很高。 这让缺钱的托尼很是心动,于是在精心收拾后,便来到了电话中约定的地址。 在见到雇主唐・雪利之后,利普懵了,这位住在豪华公寓,举手投足间很有贵族范儿的钢琴家,竟然是一个黑人。 这让一向很反感黑人的利普打心眼里无法接受,但唐看中托尼,这么多年在夜总会锻炼出来的行事果断的风格。 于是,在唐高薪的诱惑下,利普最终还是接受了。 就这样,两个八竿子打不着、性格天差地别的人,就这么凑到了一起,开启了南下巡回演出之旅。 结果路还没走多远,状况就来了。 唐演出的地方,虽说舞台高雅,可后台又破又乱,白人专用的厕所、衣帽间,这些黑人出身的唐连碰都别想碰。 去西装店想试个衣服,店员一看他是黑人,眼皮都不抬,直接拒绝。 看到这种情况,托尼气得想动手,唐却只能把委屈憋在心里。 一直陪在唐身边的托尼,头一回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黑人日子有多不好过。 车接着往南开,道路旁边农田里干活的黑人,看到车里衣着体面的唐,眼里全是复杂情绪。 唐看着这些受苦的同胞也很是同情,但却也别无他法。 越往南方深入,歧视越离谱。 唐到种植园演出,台下白人观众一边陶醉在他的琴声里,一边还是打心眼里瞧不起黑人。 不仅如此,在这边住酒店都能出岔子,提前订好的房间,就因为唐是黑人,说取消就取消。 对此,唐都已经司空见惯,但托尼却一次次的被这种情况震撼。 不过唐也没认怂,每一场演出,他都靠出神入化的琴艺,让白人观众对他刮目相看。 将他们对黑人的刻板印象撕开一道口子。 当然,唐也在这一路上被托尼影响。 托尼看唐吃东西太讲究,就热情的向他推荐炸鸡。 唐一开始拿着炸鸡,生怕油渍蹭到自己衣服上,别扭的都不知道怎么下口。 但架不住托尼劝,唐心一横咬了一口,结果就是,二人在车上吃得不亦乐乎。 也就是从这一刻起,接地气的炸鸡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 唐也会帮托尼写家书,把托尼写给妻子那些粗俗的话,用漂亮词句包装得温情脉脉。 妻子看到托尼的来信后心里暖乎乎的,她也知道这肯定不是出自托尼之手。 等二人的旅程结束回到纽约后,两人在彼此的互相影响下,都像变了一个人。 托尼不再歧视黑人,唐也不再用孤高冷傲包装自己,而是放下防备来到托尼家做客。 《绿皮书》看似乎是讲两个人开车一路南下的故事,但其实却是对种族问题的深刻探讨。 把美国当年那沉重又敏感的社会现实,融合进这一趟南下的旅程中,虽没有刻意揭示问题,却发人深省。 再来说说人物塑造,这是影片最大亮点。 托尼和唐,一个来自底层市井,浑身烟火气;一个身处黑人精英阶层,优雅而内敛。 这样的人物设定冲撞感十足,也注定二人一路上会摩擦不断。 但恰恰也是这种反差,把角色刻画得活灵活现。 观众看着托尼为唐打抱不平,唐耐心教托尼写家书,不知不觉就会沉浸进去,能实实在在感受到两人友谊生根发芽的过程。 种族问题是影片主线,但它却没干巴巴讲道理、哭哭啼啼诉苦,而是从小切口入手。 观众跟着托尼的视角,观察并体验,黑人日常生活里遭受的屈辱。 再看唐是如何不低头、用自己的才华抗争,也让我们明白了尊严这俩字分量有多重。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手法,远比扯着嗓子喊口号更能戳人心。 总的来说,《绿皮书》不只是部电影,它更像那个特殊时代的小缩影,揭露现实,歌颂人性的美好。 它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人跟人不管肤色怎样、出身怎样,只要心怀善意,愿意打开心扉。 偏见的大山早晚能被移开,人性的温暖肯定能把歧视的阴霾赶跑。

0 阅读:2
一娱的三分地

一娱的三分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