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刑犯窦菁华,江湖人称“豆腐皮”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监狱也是一个江湖。 有江

放羊老生活 2024-12-10 20:34:31

服刑犯窦菁华,江湖人称“豆腐皮”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监狱也是一个江湖。 有江湖就有江湖好汉,有江湖好汉就有江湖匪号。 没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监狱里自然有近乎严酷的监规纪律,尤其是《行为规范》作为服刑犯的言行准则,在生产、学习、生活、文明礼貌等方方面面,对于服刑犯都有细致入微的具体要求。 《行为规范》明文规定:服刑人员之间一律互称姓名,不准起外号,叫绰号,或使用入监前邻里、亲友、家族称呼。 问题是服刑犯最突出的特性就是两面性,就是阳奉阴违,《规范》小册子揣在衣兜里,烙在脑海里,一点也不妨碍他们反其道而行之。 在监狱警察面前,服刑犯一个个都是孙子,一个更比一个模范遵守监规纪律。 监狱警察转个背,服刑犯们就一个个原形毕露,都成了大爷,监规纪律就都不是个事儿了。 什么违规乱纪的事服刑犯们会不做,就更不要说起个江湖匪号了。 由此,监狱里的服刑犯几乎都有江湖匪号,差别无非是名气大小罢了。今天在这里隆重推出窦菁华。 在监狱里服刑,服刑犯最关心的事,除了减刑,也就是多弄点吃的,少干点生产。 窦菁华因贩卖毒品罪判刑入狱,约莫一米六的个头,瘦得跟块干巴似的,典型的短小精悍型。这也罢了,还额头一个鸡蛋大的肉球,尖嘴猴腮,肤色黢黑,牙齿倒是白得耀眼,可惜因肤黑而牙更白,因牙白而肤又更黑,整个一个恶性循环。 他江湖匪号的由来,也跟吃的东西有关。 当时监区派了十几个服刑犯,清早出工,傍晚收监,到监狱食品加工厂从事食品加工,窦菁华正是其中之一。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既然是干食品加工的,“专业”自然“对口”。 这十几号人一日三餐都在加工厂吃。 那些年,那个监狱十多个监区,近万名服刑犯的伙食全狱统一操办,唯独加工厂例外。 加工厂既然从事食品加工,从业服刑犯又只是那么十多号,自办伙食,免不了也适当补贴,相比之下伙食要好,当然不馋自己手上出的那些食品。 可是在那里干活的服刑犯,监区多的是同乡好友,不管出于显示自身优越,还是出于同情,发自内心地扯顾这点儿,能投喂一点还得尽可能投喂,说不得常有人收监时夹带少量食品套近乎。 窦菁华一直也有这份心思,又一直没敢付诸行动,可时间一久,也觉察到收监时监督岗清身,对这类事基本都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胆子也渐渐的壮了。 那天收监时,窦菁华衣服里几块豆腐皮。 豆腐皮好啊,夹带方便,吃起来也方便,掰碎了放汤里泡软了就可以吃,泡冷水里捞起来也可以凉拌。 要说那天窦菁华夹带的那点豆腐皮,可以说少得可怜,要是称重的话,肯定不足半斤,还没自己获罪的毒品海洛因的重量。 出乎预料的是翻出那点少得可怜的豆腐皮后,不管窦菁华如何赔笑如何使眼色,监督岗毫不犹豫地递给了执勤的警察。 我的哥唉,到哪不是一样,地位有差别,面子有大小,地位比酒精含量高的人,整几瓶酒,那也是没事的,你面子还没有豆腐皮宽,整块豆腐皮,那不也是找死? 要是执勤警察亲自清查,可能都懒得跟他计较,只是监督岗查获,缴警察处理,众目睽睽,影响就不一样了。这一走程序,私拿公物等同偷盗,虽说数量轻微,各种扣分、严管等处理还得跟上。 可怜窦菁华吃食相对好一点,劳动相应轻松一些的加工厂,自然去不成了,还赢得个江湖匪号,还是那种饱含着戏谑,倍感屈辱的——“豆腐皮”窦菁华。

0 阅读:0
放羊老生活

放羊老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