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是因为崇祯性格多疑,实则是其深陷"信息茧房",对形势判断严重脱节。这位勤勉却固执的皇帝,直到生命最后时刻都未能看清局势。 历史上王朝末年往往会放权给地方势力求得续命。汉末曹操、孙策等豪强平定黄巾之乱,清末曾国藩、左宗棠镇压太平天国,都是成功案例。明朝更有独特优势:朱元璋设立的藩王制度,到明末时全国有20多万宗室子弟,完全可以培养出"朱氏曾国藩"。 但崇祯不仅不用这招,反而严防藩王。崇祯七年,郑王仅是养了些门客就被赐死;崇祯九年,唐王朱聿键率千人勤王,却被废为庶人。在国家危急时刻,他宁可与国同殉,也不愿放权。 为什么会这样?关键在于崇祯生活在"信息茧房"中。从小失怙,深居宫中的他对外界认知严重不足。他的首辅周延儒甚至说"今上羲皇上人也",把他捧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这种环境下,他始终无法正确认识局势,直到上吊前三天还在幻想复兴大明。 这也让我们懂得:决策者若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听不到真实声音,再勤勉也难逃失败的命运。你觉得在当今社会,我们该如何避免陷入"信息茧房"?
崇祯为何宁肯上吊也不肯放权?
老伍谈史事
2024-12-08 21:32:13
0
阅读:101
光刻机研究中心
何不食肉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