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一女子在口腔医院工作,因为干得不顺心想要辞职,再加上医院有裁员的打算,女子顺势签了离职合同,将获得30000余元的离职补偿。可就在工作交接的过程中,女子却被医院以“损害利益”的名头开除了,不仅没有补偿金,甚至绩效也要扣除,原因竟是女子倒卖了作为“员工福利”的牙膏?
汤女士(化名)之前找了份工作,是在杭州的一家口腔医院里做一名普通护士,一直以来都十分勤勤恳恳的工作。
可渐渐的她发现这份工作对于自己来说并不合适,于是就想要换份工作,而当初进医院的时候也是签了三年的合同。
所以汤女士想坚持一直干到离职,反正也没有多长时间了,并且她还听说医院在这个季度会有裁人的打算,那就再等一等。
在医院的时候,经常也会有一些福利活动,而最近就给他们每一位员工发了两支内部的小样牙膏。
而这种牙膏呢,比较特殊,在市面上属于非卖品,是合作的一家外企公司对医院赠送的产品。
虽然说在几天前,汤女士已经和医院签订了离职补偿金协议,但工作交接需要时间,她此时还属于医院的职工,所以也收到了这个牙膏样品。
毕竟牙膏是属于耐用品,汤女士自己家里用不了这么多,于是她就想着把其放到了二手网站上。
鉴于对牙膏功效的考虑,所以汤女士就对牙膏的定价稍微高了一些,本打算试试看的,结果还真有一位顾客向自己买下了它。
起初知道牙膏卖出去后,汤女士心里还有点小小的窃喜,但她不知道的是,就是这样一只小小的牙膏,给后来的自己带来了这么大的麻烦。
原来拍下这位牙膏的顾客,正是那家外企的一位顾客,或许是看到了牙膏盒上非卖品的标志,于是便通过售卖渠道找到了汤女士。
由于公司里有规定,如果该牙膏在市场上进行了销售,就违背了相关的产品出售规则,是不符合条约规定的。
因此顺着牙膏上的信息来源,以及汤女士在二手网站上的个人信息,很快这家公司的公关部门就找到了汤女士所在的医院。
而医院在得知汤女士在网站上售卖牙膏后,相关的工作人员十分的生气,并且列出了当时提供牙膏的公司和医院的聊天记录。
意思就是说由于汤女士的这种行为,严重损害到了公司和医院的相关合作,所以该公司决定要停止对医院商品的赠品。
除此之外由于汤女士给医院造成了利益的损伤,所以对于汤女士的离职补偿,医院也会进行酌情处理。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汤女士十分的吃惊,觉得这只是院方的一个福利商品,自己并没有借此获得暴利。
并且之前医院里也发过类似的福利产品,很多同事要么就拿来家用,要么就送人,她觉得自己的这个行为并没有什么严重的过失。
可是第2天医院就直接发来了一份人事通知,说是要解除和汤女士的劳动合同聘用,并且没有任何的赔偿金。
不仅如此,医院还声称由于该公司要停止一年的非卖品供应,所以汤女士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还扣除了其相应的绩效奖金。
因为汤女士本人在院内也签订了关于员工守则的相关条款,所以院方便直接下达了这个通知,而对于所谓的条款,汤女士表示她并不知情。
对于院方这么直接的开除,汤女士表示怀疑,认为医院是故意为之,何况她的事情也不是十分的严重。
如果说自己犯下了很严重的错误,或者是给医院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那院方这样处理,她自然无话可说。
而现如今自己所涉及的金额并不多,何况对于医院所提供的那个微信截图,真实性也有待考量,很有可能就是一个借口,只是不想支付她的赔偿金罢了。
只是医院一方表示,对于汤女士个人出售样品这一行为,他们同外资公司进行了协商,只是对这一方面该公司管的十分严格,并不同意其请求。
不过有关律师也指出,对于汤女士的离职补偿,以及对门诊商品所造成的一个损失,这完全就是两码事。
所以不能按照医院的说法进行相互抵消,而至于汤女士的侵权行为,有待进一步的考量,法院也会对其损失进行一个大致的估量。
后来在两方的协商下,医院最后做出了一些退步,说是按照一个月工资进行补偿,给予汤女士之前所说定的离职补偿金。
那对于汤女士而言,自然是不乐意的,之前所签订的合同上明明写到是近3万元的补偿,现如今仅变成了9000多。
所以汤女士表示自己并不同意协商,而且还会进一步的申请劳动仲裁,对这起事件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分析。
与此同时,汤女士还表示她依旧对那份院方与外资公司的聊天截图表示怀疑,所以在这一方面,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虽然说这件事情涉及到很多方面,但是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法律途径合理的解决,最终达到一个双方满意的结果。
(信息来源:1818黄金眼 2024年12月5日 《“护士”离职谈好补偿金,卖了一盒牙膏要作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