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点普通人乍然不易理解的看似矛盾的内家的东西。 第一,虚灵顶劲与不丢不顶。 许

默玄吟雷爱文学 2024-12-06 18:15:15

讲一点普通人乍然不易理解的看似矛盾的内家的东西。 第一,虚灵顶劲与不丢不顶。 许多人乍然看起来觉得这不矛盾么?怎么还又顶劲又不丢还不能顶的。 其实,并不矛盾,这里的顶劲,我个人理解有两层意思,一是头顶的顶,不是不丢不顶,而是不丢顶,头不能歪,始终觉得有个劲提着虚提着头顶。这个道理其实是保持人的中轴线重心不被轻易撼动,而内劲的阴阳转化,一个大关窍,也在顶劲的运转,为什么说虚灵,因为人始终在运动状态,这个中轴点不让受力,就如同磨盘的那个中轴,人的功架身备五弓,八面撑棚如同一磨盘,别人一推,一击打,磨盘一转,但不能让人直摧到中轴线,磨盘轴不让受力,但是,又主持着磨盘转动,所以叫虚灵,在人身体中给人感觉是虚的,但是又不是没有。 这里其实就涉及到内家拳一点小秘密,就是往往看着练拳的人,是一个横劲动作,其实里面是一个竖劲引着的,一摸,一搭手,人很可能就被闪一跟头,这个道理就如同人观察水里一个旋涡,平面看水是横旋的,但实际水流是向下抽的,普通人劲发一线,始终是个直劲,一去摸内家拳的手臂或身体,才发现他的劲与外观并不是方向一致,如旋涡内抽就闪人一下子,如陀螺外发就荡人一下子。 而其实这道理很简单,就是中轴顶端的虚灵顶劲,旋转带动着肢体运动,造成了一个外观的错觉。 过去老拳师说太极奸,道理就在这里,并不是人奸,拳奸,而是劲的旋转,造成了人的误会,就觉得这拳法奸诈,其实太极劲并不是故意奸,而且特别实在,因为太极拳周流循环,劲是无断续的。 八卦滑或者其他一些拳也是这道理,八卦,形意,说三迴九转只一式,指的就是内劲的旋转回环,一个道理。 这个基础,就在虚灵顶劲的旋转上。 普通人体会不到,有个简单方法,可以坐电梯时,电梯一升一降中体会一下自己重心中轴与头顶的虚领全身,练拳时,闭上眼睛先一条腿独立站一会儿,找一找头顶,再换另一条腿,然后两脚拖地,找一找换步时头顶的移动,练拳时,再一式一式的衔接,看一看顶劲转动的对不对,顶轴转,抽领着全身转,或者全身转,推着轴转,这个肢体出梢,出了棱角,外形容易观察到,但内劲不容易觉察到,因为普通人许多劳动习惯,形成了拙力习惯,一时改变不了,他就觉得那样顺遂,但实际是不对的,许多劳动人,腰椎,颈椎都出毛病,自己觉得出力出大了,其实更重要一个原因是劲使偏一面沉重了,导致脊椎了某一方向磨损严重,长期扭曲,最后就膨出突出了。其实如果平时注意脊柱的中正,出力大,也不至于严重到突出。 如果平时经常练一练拳,有个好师傅指导,会自然而然矫正一下人的中轴脊柱,常练不敢说绝不生此类毛病,但机率绝对少。 而且内家拳,如果练内气内劲,明经脉,透脏腑,其他许多毛病疾也会调理,不敢说让人百病不生,但绝对于健康有益。 所以先辈们创拳时,说但愿天下豪杰皆能长寿,道理就在这里,这功夫练对了是养人的,并不累。 话再说回来,肢体出梢,外观易觉察,但普通人劲不易觉察,但头顶则劲容易觉察,人闭上眼睛一条腿站着,头一歪,另一只脚立马就感受到落地支撑。所以练拳,有些人眯着眼,但精神很集中,很锐利,始终觉察着内劲的不畅处,刻刻矫正着,养成了习惯,与人动起手来也眼晴一眯,瞟一眼,丈量一下身距臂长,劲的迅疾,大小等。有些高手,别人一迈步,他就能从脚下的沉实或虚浮看出人的功夫深浅来。至少他能目测个大概,心里比常人有数。 另一个不丢不顶,应当是指粘劲了,人搭上了手,始终粘贴着对手,既不顶抗,也不丢弃,与不丢顶不是一回事。最简单方法就是去推晃一棵半大树,树一反推,人就消劲,不去硬抗,但手不离树,如粘在树上一样。我个人认为是这么个意思。 但是,我要澄清一点,我本人并不习武,也无师承,只是年轻时爱好,有时看看书看看视频,讲的并不一定对,而且我自己就发现有些书与我的理解不同,所以读者们一定要自己辨别,实验证实为准,不是说我讲的就对。 我本人经常讲文学,讲武学,讲一些时局看法观点,不一定就对,我既非名人也非圣贤,实际讲错也正常,有错我会承认错误,我不会以我面子为正确,觉得打脸就不行,不可否定了。还是以利于大众,事实正确才是正确,我觉得这是一个正常人的担当责任心,为了一己之脸面,不顾事实之正确,不顾大众之认知正确引领,我不做那种事。

0 阅读:0
默玄吟雷爱文学

默玄吟雷爱文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