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51年,79岁的清官张廷玉被抄家,一共搜出了15000多两银子,乾隆冷笑,这就是你们所谓的清官,可当乾隆看完账本之后,他脸色铁青,不仅将15000多银子送了回去,还遵守承诺,让张廷玉配享太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张廷玉,一个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官的传奇人物,五十余年的官场生涯,愣是没让人抓住一点贪腐的把柄。他“两袖清风”的美名,在清朝官场传为佳话。这位老先生,从不收礼,从不徇私,即使身居高位,也保持着简朴的生活。 张廷玉的清廉,得益于他的处世哲学:“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在满汉共治的清朝,他这个汉族大臣,行事谨慎,几乎不留下任何书信往来,深谙官场之道。 别看张廷玉清廉,他的家境并不差。雍正年间,他就曾多次获得皇帝的重赏,每次都是数万两白银。这些赏赐,在清朝可是官员的合法收入。 话说回来,1751年那场抄家,其实是因为张廷玉在乾隆丧子之痛时提出告老还乡,触怒了乾隆。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张廷玉要求保留太庙配享资格,触及了满汉矛盾的敏感神经。 乾隆皇帝,虽然口口声声满汉一家,但对汉族官员的势力始终保持着警惕。张廷玉作为雍正朝的汉族重臣,自然成了乾隆的眼中钉。 抄家那天,官兵们翻箱倒柜,还真找到了不少银子。可一查账本,傻眼了,这些银子都是雍正皇帝的赏赐,每一笔都有记录。张廷玉的谨慎,让乾隆的抄家行动成了笑话。 乾隆无奈,只能找个台阶下,把银子还给了张廷玉。这位老臣,不仅保住了清誉,还保住了太庙配享资格。五年后,张廷玉寿终正寝,乾隆虽心有芥蒂,但还是履行了承诺。 故事讲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在清朝那个时代,一个汉族大臣如何在满汉矛盾中保持清廉与地位?张廷玉的经历,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一起探讨这段历史的奥秘。别忘了点赞哦!
公元1751年,79岁的清官张廷玉被抄家,一共搜出了15000多两银子,乾隆冷笑
完美的快乐星球
2024-12-05 16:56:1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