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下去倾家荡产的“切糕”,如今已明码标价!为何无人敢买了? 第一,我也被骗过,记的我儿子小的时候,领着去市里玩,看见卖切糕的想买点给儿子尝尝,卖的说十几块钱一斤。我说买十块钱的,结果一刀下去和我说七十多块钱,我说不要了,他不让我们走,还威胁我们,最后掏钱买了,从那以后看见卖切糕的就走远的,再也不买了。 第二,切糕曾经因为价格不透明和商家的欺诈行为而遭到抵制,尽管现在已明码标价,但仍然无人问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切糕的名声已经受损,消费者对其产生了不信任感。过去切糕被频繁地与“宰客”行为联系在一起,如强买强卖、随意提价等,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信心。即使价格透明了,消费者仍然担心商家会采取其他手段欺骗他们。②切糕的价格相对较高,虽然现在有了明码标价,但消费者认为其性价比不高。切糕的制作过程复杂且成本较高,导致其价格居高不下,这使得很多消费者难以接受。③此外,切糕的销售方式也存在问题。由于切糕通常是一整块出售,消费者无法自己控制购买量,这给商家提供了操纵价格的空间。即使现在有了明码标价,消费者仍然担心商家会通过重量上的欺诈来增加价格。④切糕市场的混乱和监管不力也是导致其销量不佳的重要原因。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切糕摊点的价格标准不统一,导致市场混乱。虽然现在监管有所加强,但要完全恢复消费者的信任还需要时间和更多的努力。总而言之,切糕的销量不佳主要是由于其名声受损、价格虚高、销售方式问题以及市场混乱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需要从提升产品性价比、规范市场行为和树立行业诚信等方面入手。 第三,没有质量检验,没有成份说明,没有生产日期,没保质期,没包装。小贩双手随意切取,商品暴露在车水马龙的路边,最基本的卫生要不都达不到,现代人基本上都不敢吃。 第四,这种高糖食品还是少吃为好,再加上卖切糕的长期以来名声不好,强买强卖,持刀威胁,吓的顾客远而避之。加上价格不明,暗做小动作将斤改为两或改为克,有谁还敢去消费。 第五,切糕在口外是按克计价,绝对不是按两计价,在徐州长途汽车站附近是十三元一克,你问价是多少钱一斤,他回答十三,你说买半斤,切下三百克,你感觉也就十几块钱,其实这种算法是错误的,三百克乘十三才对,这坑是这么来的。利用语言不通挖坑,打群架的多了去,所以切糕是花钱买气的买卖。 第六,跟吃不吃得起无关,也跟品质无关,这是做生意的诚信问题。客人说了买20,老板就不该用话术欺骗消费者自己去切超量的份量。另外,口头约定也是契约的一部分,你可以说手工切有3块、5块的误差,但是诱骗客人下大刀,或是故意切歪切一大块,然后让客人买单,这完全违反交易诚信原则。除此之外,客人指定交易金额,老板可以比划一个差不多的位置,让客人下刀体验,切歪了自己负责没问题,但是诱骗客人盲目下刀切大块,这就是用话术诈欺。 你觉得哪一个观点更有说服性?欢迎留下你客观的见解。
一刀下去倾家荡产的“切糕”,如今已明码标价!为何无人敢买了? 第一,我也被骗过
科普班的春夏天
2024-12-04 14:08:22
0
阅读:427
用户10xxx50
明码标价是为了能正当的坑宰客,而不是为了更好的买卖,你说买十块二十块钱的,他一刀切下来一称二百三百块钱,不买还不行,东西可以不要,钱必须不能少。从来没有合约精神的一种买卖,你就标个价格就想让人再入坑?想的美。
称呼而已
为什么做那么厚!是为了好切?还是好保存?还是好吃些?做的时候都是有明确目标的!
繁华不见 回复 12-08 21:46
好骗
微薇
这玩意都是按两算,一两十几块钱贵得很,对于没重量概念的人来说,随便切一刀就是一两斤,两三百就没了
寒冰
你要能一下子买一车,啥都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