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是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姓公孙,本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孩子,姬妾是古代比小妾地位还要卑贱的女子。据说他的祖先也姓姬,是非常尊贵的姓氏。 卫鞅在魏国丞相公孙座手下做中庶子,公孙座很欣赏他的才华,公孙座病重魏惠王探望时,就向魏惠王举荐了公孙鞅,却没得到重用。 公孙座死后,公孙鞅通过秦孝公的宠臣三次举荐自己,第三次后终被赏识。公孙鞅开始在秦国实施变法,废除旧的礼教,推行新的司法制度。 卫鞅不主张仁政,他认为先人已经推行过仁政,秦的仁政不会高于先辈。他不仅不推行仁政,甚至还实施连坐。一个村子里如果有人犯法,他的邻居也要受到株连。太子犯了法,太子是未来国君,不能动用刑罚,于是就处罚太子的老师,给太子老师脸上刺了字,使他受到最严厉的羞辱。 商鞅变法,非常严苛,对秦国起到了不小的推进作用,那时秦国家家户户富裕,没有盗贼,一片盛世,却也得罪了很多人。 后来秦孝公讨伐魏国时,卫鞅利用自己和魏惠王的儿子公孙昂是朋友的契机,对公孙昂使诈,公孙昂轻信商鞅,自己被活捉,魏国被迫割地求和,卫鞅这时在秦国风头无两。 可惜秦孝公死后,太子继位,卫鞅被诬告,被迫逃亡。逃到边境,却因自己颁布的法律,住店必须有身份证,他又不敢亮证,只好逃到魏国。魏国记恨他,又把他送还了秦国,最后被秦王施以车裂执行。据说,这个刑罚也是卫鞅颁布。 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里,提到商鞅有学识,擅长刑律,有魄力,有志向,而且商鞅变法最终有所成,推动了秦国的发展和强盛,但太史公认为商鞅生性残忍狠毒,非常不喜欢他。 商鞅一心为秦,为什么最终落得被杀的结局呢?甚至没有一个人为他说话。我觉得是因为他做事没有任何余地,对朋友使诈,不讲诚信。 商鞅变法成功,最终牺牲了自己,其实可叹!但他的历史作用却是积极的,这就是矛盾之处吧,功成名就,悲剧的命运。
商鞅是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姓公孙,本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孩子,姬妾是古代比小妾地位还
琉夏的娱乐天空
2024-12-03 15:29:34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