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5年,67岁的庞籍因被政敌陷害,被外放到河东路。司马光毅然舍弃自己的前程,

陈威说 2024-12-01 15:31:21

1055年,67岁的庞籍因被政敌陷害,被外放到河东路。司马光毅然舍弃自己的前程,追随恩师去了并州。然而,年轻气盛的司马光却在此惹下了大祸。

在北宋,并州是宋、辽、西夏三国交界处。宋和西夏接壤处有块“屈野河西地”本属于宋朝,但长期荒芜,西夏百姓见没人管,就自己耕种起来,经年累月,这块地就被西夏占有了。对宋朝来说,土地被蚕食是损失,但两国和平更难得,所以,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不想为这一小块地,打响两国战争。

庞籍来到河东路,他一心为国家着想,就思量着,怎么在不挑起战争的前提下,把这块地拿回来。

庞籍派司马光前去视察,结果,年轻气盛的司马光使命感爆棚,他对大宋的边境守军一通慷慨陈词,说了一些类似“范我边界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想要为国家收复失地。

没想到,边境守军被他煽惑得头脑一热,擅自出兵和西夏守军打了起来,打就打了,可丢人的是,大宋被西夏打败了。

虽然冲突不大,但侮辱性极强,本来大宋是占理的一方,可由于“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西夏上纲上线地说“宋朝主动破坏两国和平”,这下可好,大宋好处没占到,理也没占到,里子、面子全没了,朝廷得知此事后,极为震怒,立刻派出专案调查组北上河东路。

庞籍深知,司马光是此事的导火索,如果调查起来,他跟这件事一定脱不了干系。为了保护司马光,庞籍在调查组尚未到达前,向朝廷紧急申请,将司马光调回到首都开封。

后来,庞籍在内的所有相关人员都被处罚,只有司马光安然无恙地回到了开封城。

庞籍是司马光父亲司马池的好朋友,司马光小时候,庞籍就非常喜欢他。庞籍调入中央担任枢密副使后,第一时间就向朝廷举荐司马光,要知道,庞籍的儿子和司马光年龄相仿,但庞籍放着亲儿子不推荐,而是竭力保举司马光晋级为“升朝官”。

后来,庞籍又在危险到来前,不惜舍弃自己的名节,也要护司马光周全,令人动容。

司马光能有庞籍这样恩师的提点和呵护,也让人羡慕。

然而,细思极恐的是,此时的司马光已经36岁,他为官十多年,还生活在父辈的羽翼下,闯祸后,还需要庞叔叔替他擦屁股,又让人不由得替他捏把汗。

纵观司马光的人生,“官二代”的他,自幼跟随在全国各地做官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一出生就见识官场的人和事,直至他20岁高中进士第六名,一进官场就从中层起步。

司马光的前20年,父亲给了他优秀的出身,优质的教育和丰富的阅历。

而之后的官场十几年,他又在庞籍的竭力托举和保护下平步青云,飞升高层。

司马光能遇到这样的亲爹和贵人,真是好命又好运,让人羡慕嫉妒恨。

然而,他从小到大都生活在长辈的羽翼下,虽然不用走太多的弯路,能够保持诚实自然的本性,但缺点是,也缺少了人情世故的历练。

此时的司马光虽然已过而立之年,却还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打击。以后他独立行走于官场,又会遇到什么不测呢?

0 阅读:48
陈威说

陈威说

欢迎走进陈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