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子多福”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都是伪命题。就连赌王何鸿燊家族,也并未实现“多子

李满谈过去 2024-11-30 15:18:38

“多子多福”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都是伪命题。就连赌王何鸿燊家族,也并未实现“多子多福”,他在原配还在的情况下,另娶二三四房生育多子女,结果却是长子长媳车祸身亡,子女病的病、疯的疯,长女更是疯后病亡。 晚清首富盛宣怀的“多子”也没能迎来多福,他的子女多纨绔,他死后子女们为财产打得焦头烂额,死后子女们挥霍了他的财产,最疼爱的儿子被活活饿死。 古文所说的“路透江东屋边田,儿孙绕膝尽堪传”,这般温馨美好的“天伦之乐”,其背后付出的代价是极大的。这样的画面,有点像存储幸福一样,咬牙完成,到老了取出一二,看着挺富足,实际是几十年节衣缩食甚至万般克扣所得。 绝大多数情况下,多子家庭都不会出现“天伦之乐”的画面,而更多的是:老人老了,子女互相推卸责任,甚至连正常探望也不肯。 若不幸老人患个重病,那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这样的结果看似夸张,实际却是人性的必然。人都是“趋利避害”的,父母能动,尤其能赚钱的时候,子女看起来自然个个孝顺,争着献殷勤,毕竟多少还有点好处得。而一旦事情走到另一个反面,子女们多会顾及自己的小家庭,而舍弃那个原本已不再需要的大家庭。尤其子女多的家庭,总免不了互相推脱。 我遇见的一个“多子多福”家庭,四女一子,两老人晚年跟儿子孙子一起,看起来挺幸福。然而真相却令人咋舌,原来,他们的所谓“幸福”是牺牲四个女儿的幸福换得,如此幸福,真幸福? 关于多子多福,最近听到一个劝说自己妻子生四胎丈夫的言论,他的大意是:我们家境不差,教育资源也很好,再多生几个,总有一个培养成才,到时候就万事大吉了。再不济,哪怕孩子们都不成才,咱们生病多几个孩子打钱、照顾,多好。养老也是,将来一个孩子负担一些,岂不美哉。 这种论调初听还觉得挺有吸引力,逻辑也好像没问题。但细想之下,却会发现:这实在是想得太美了。这种设想实现的前提,首先得孩子们经济都还不错,且还很孝顺,可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啊。 另有一种劝人多生的论调也挺有意思,这多在普通家庭:多生几个,大的带小的,或者一起带大了,人多力量大。 这样的认知,在今天这个时代已经完全不现实了。现在的环境下,人多真的不一定力量大, 但人多负担重一定是真的。还有啥大的带小的,一听这话就知道对眼下的教育体制不了解,如今的教育体制下,人不是只要养活就行了,光一个学业就够你受的,哪里还有孩子能做到帮忙“带小”? 一个比较可怕的真相是:只要子女到达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就会出现一个孩子生病的情况,这是概率学的问题,很难逃得掉。所以,多子女家庭,哪怕是富人,也得分心去对抗疾病,其焦头烂额程度可想而知。 当然,也有例外,民国时期的大教育家梁启超九个子女,是典型的多子女家庭,他的九个子女全部成才,还出现了一门三院士的奇迹。也因此,很多人将梁启超当成是“多子多福”的典范。 然而,很多人似乎落了一些细节,比如,因为操劳过度等原因,梁启超妻子李蕙仙早早辞世,梁启超自己也只活了55岁就辞世了,根本没有享一天福,要说享福,那也只有他的第二任妻子王桂荃。 而且,梁启超子女成才,也就是被人认为“有福”的大前提是:他极其重视教育,这点,从他与众子女的信中就可见一斑。 而能在养育九个子女同时,兼顾教育,需要的经济能力,还有自身能力得到怎样的程度,不用说,大家也有数。 最后结论出来了:多子多福是个伪命题,多子且教育好,才有多福的可能。

0 阅读:35
李满谈过去

李满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