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典故|砧声

林下起清风 2024-11-28 17:11:27
砧声,也作捣衣声。古时制衣的料子大多是生料,质地较硬,必须捶捣,让它变得柔软熨贴,做成的衣服才能穿着舒适。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板(一般为石制,称为“砧”)上,用木槌(称为"杵”),均匀地有节奏地逐次捶击,这个过程称为“捣衣”,也叫“捣练”。凉风冷月下持续不断的砧杵之声,在古典诗歌中经常被称为“寒砧”“清砧”或“暮砧”。主要有“思夫怀人、游子思乡”两层内涵。 《同题仙游观》 唐 韩翃 仙台下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1.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唐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3.杵影弄寒月,砧声调夜风。—宋 吴大江《捣衣》 4.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 -宋 晏几道《少年游》 5.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 -宋 贺铸《捣练子》 5.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唐 杜甫《秋兴八首》 6.一天霜月明,几处砧声起。 -宋 辛弃疾《生查子》 7.江城向晚西流急,无限乡心闻捣衣。 -唐 杜牧《冬日五湖馆水亭怀别》 8.西风繁杵捣征衣,客子关情正此时。 -宋 陆游《感秋》 诗词典故 历史典故

0 阅读:0

评论列表

敖宪皱弊

敖宪皱弊

1
2024-11-28 22:15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早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