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3000,中等收入。”专家们一本正经地抛出这个观点,却引来无数网友的吐槽和质疑。 白岩松提出了一个犀利的问题:如果每月3000元就算中等收入,那么中国岂不是有4亿人属于中等收入阶层了吗? 想要探讨中等收入群体在国际标准与我国现状间的差异,不妨先来看看国际上的“中等收入”是个什么水平。 在美国,年入6万到20万美元才算跨进中等收入的门槛;欧洲的标准也差不多,年收入大概在4.5万到6万欧元之间。 这些人,不说大富大贵,至少不用为衣食住行发愁,还能追求点诗和远方。 再看看咱们的“中等收入”,月入3000,连国际标准的零头都不到,这3000块在一线城市也就够租个房子,剩下的一点钱勉强能填饱肚子。 对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大学生来说,3000块或许还能凑合,但对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来说,3000块简直是杯水车薪。 所以,专家们只用冷冰冰的数字定义“中等收入”,却忽略了背后的生活压力,这才是大家吐槽的真正原因。 不过,要想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光靠个人收入提升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还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比如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发展,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 因为大家追求的,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一种安全感、幸福感和对未来的希望。 参考信源:红星资本局——专家:月入3000元就算中等收入人群,怎么划分的?
“月入3000,中等收入。”专家们一本正经地抛出这个观点,却引来无数网友的吐槽和
漫悠芸端的事儿
2024-11-26 17:01:51
0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