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水库位于宁都县的洛口、东韶、肖田三乡镇交界处,坝址设于洛口镇员布村,距县城50公里,始建于1971年,竣工于1979年,有主坝1座,/副坝16座,主溢洪道和非常溢洪道各1座,集水面积412平方公里,总库容量1.68亿立方米,属大(二)型水库,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库内自然景色迷人,水上游艇、水中垂钓,林中守猎、山地野炊等项目耐人寻味,是养生、旅游、休闲的好去处。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该纪念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馆紧扣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史这一主线,集展览、收藏、陈列、研究、交流和教育为一体,借助油画、国画、浮雕、版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和声、光、电等现代陈展手段,再现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特别是通过背景画面、地面艺术塑形、艺术道具、彩塑人物还原真实环境,彰显“雄浑、厚重、大气”陈展特色。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梅江镇梅江北路5号。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始建于1916年,原为耶苏教牧师住宅。为西欧式“罗马建筑”,两层砖木结构,四周拱券式回廊。1931年12月14日,国民党第26路军17000余人,在该军地下党组织中共特别支部委员会的策动、组织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导下,由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率领,于此起义加入红军,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宁都起义在中华苏维埃革命史上是个壮举,对坚持内战,不愿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是个沉重的打击,它进一步促进了国民党及其军队的分化,对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它壮大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力量,发展了革命形势,对中央苏区的革命斗争是直接的有力的支援,同时,也给党的兵运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中革军委当时指出:“宁都暴动是中国苏维埃革命中一个最伟大的士兵暴动”。毛泽东于1938年12月题词:“以宁都起义的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宁都起义对于研究党史、军史、兵运史、统战工作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旧址内部一楼设《宁都起义陈列》,二楼设《赤帜高擎赵博生》《从宁都起义走出的30位将军》陈列室和“赵博生住房”、“宴会厅”复原陈列。现为江西省爱国主义基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江西省社会主义学院现场教学基地。东里一望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田埠乡东龙村委会塅上村小组,为清代民居建筑群。青砖风火山墙,小青瓦屋面,穿斗式木作梁架。整座建筑分前院后院,“东圃”、“西园”和“仁方祠”五大部分。前院面积800平方米,麻条石砌地,内植罗汉松等珍稀树种。后院面积100平方米,青砖砌地,为便于防御,建有高达5米之围墙。“东圃”占整座建筑的五分之三,除房屋外,内分设谷物、金银之仓廒,小姐居住之绣楼,儿孙就读之私塾等。“西园”主要用于接待,内设客房、客厅、议事厅等。“仁方祠”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分上下两栋,面阔三间,三进三厅,高8米,门面为六柱五间六楼八字形牌坊式门楼,斗拱出檐,青瓦覆顶,大门开东侧,制作材料讲究,梁柱以梨木作贴砖,夏布包裹,外涂油漆,墙壁图案装饰,门窗雕刻工艺精美,镏金,其他木构件土漆粉饰。它是我县目前发现规模最大,做工最为讲究的民居建筑,堪称民居建筑的奇葩,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团结水库位于宁都县的洛口、东韶、肖田三乡镇交界处,坝址设于洛口镇员布村,距县城50公里,始建于1971年,竣工于1979年,有主坝1座,副坝16座,主溢洪道和非常溢洪道各1座,集水面积412平方公里,总库容量1.68亿立方米,属大(二)型水库,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库内自然景色迷人,水上游艇、水中垂钓,林中守猎、山地野炊等项目耐人寻味,是养生、旅游、休闲的好去处。凌云山位于宁都县城西北东韶乡境内,宁都第一高峰,省级自然保护区。峰巅方平,原名平山,唐代易名凌云山。山峰由花岗岩体组成,山间多峡谷。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牛牯嶂、天门嶂、崖鸪岽、寒婆岽、竹蒿岭、卢穆峰、王泥岗等,群峰峥嵘,巍峨壮观。寻美江西橙乡有约
团结水库位于宁都县的洛口、东韶、肖田三乡镇交界处,坝址设于洛口镇员布村,距县城5
旅游新阶层
2024-11-23 08:10:05
0
阅读:0